|
互联网+
以滴滴为代表的智能出行平台、出租车行业和政府的进化或许还不同步,但进化之路已不可逆,至于能否达到公众期望,还取决于各方的自我进化意识有多强。
近日网传消息,滴滴快车业务正在进行裁员,已经裁撤或正在流程中的有上百人,而整个减员计划目标是1000人。虽然滴滴的公关人员回应称“无稽之谈”,不过受大环境影响,滴滴快车业务确实面临发展瓶颈。而业界和消费者所关注的是,滴滴未来转型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滴滴日前宣布联合150多家出租车企业,探索多元化融合发展之路,并推动出租车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司机收入和运营效率,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不过,对于出租车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出租车公司仅满足于收取司机份子钱、却没有给其对等的权益保障等现象,滴滴又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更为关键的是,滴滴与出租车行业的纵向合作,双方的利益点如何协同?
就目前而言,滴滴已逐步减少对于预约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双向补贴,甚至有乘客反映,高峰期通过滴滴呼叫出租车,往往要出一倍以上的附加费才有成功可能,这使得滴滴预约服务对于乘客的吸引力下降。就出租车司机而言,缺少补贴的平台与以往出租车自设的预约叫车服务,差异性又体现在哪里?出租车司机是否还有足够动力,去接受滴滴平台的调配?
再者,具体到服务体验上,滴滴对于出租车公司及司机的约束力也在下降。乘客因出租车司机服务质量不佳的投诉,滴滴作为第三方平台,如果反馈至出租车公司,公司是否有协助滴滴“教育”司机提高服务意识的自觉性呢?毕竟,即使滴滴对被投诉的司机封号,取消其在平台上的留存资格,对出租车司机来说无非是少了一个预约轿车的渠道而已,威慑力并不明显。
近日有消息称,滴滴正在加大中高端专车业务的投入,拟转向于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中高收入群体。然而,虽然数据显示,滴滴专车在国内专车市场已占据领先位置,但神州、易到等竞争对手依然在顽强拼争市场份额,还有类似于“曹操专车”之类主打区域性专车服务的新兴对手不断出现。显然,对于滴滴,市场同质化的价格战局面依然存在于专车市场,需要巨大的前期补贴投入。与此同时,专车服务群体对于服务质量的注重,让滴滴专车还必须兼顾价廉与物美两个层面。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新政的出台及环境变化,短期内对于滴滴确实存在一定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倒逼企业采取更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挖掘全新业务、强化自身竞争力。以往快车虽然价格便宜,但却是建立在滴滴天价补贴、服务质量不佳以及过度松散,导致监管难度偏大等问题上。如今滴滴转型,寻求在出租车业务的整合优化以及专车服务品质的提升上,不仅是其作为出行O2O平台的自我升级,也在间接推动整个交通出行体系的进化。
至于滴滴与出租车企业的合作,能否让这一行业生态逐步得以改善,从而破解以上难题呢?或许,无论成败得失,这都将是互联网技术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的样本案例。而滴滴需要的,则是开辟更多提供增值服务的业务线,提升服务质量,拓展中高端产品,真正走出一条与以往补贴为主导模式截然不同的新路。这也值得其他O2O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参考与借鉴。
从某种程度上说,滴滴转型之路是一种进化,不只是一家企业,更是整个市场乃至政府管理思路和模式的进化。或许,以滴滴为代表的智能出行平台、出租车行业和政府之间的进化还不完全同步,也存在各个阶段的矛盾与冲突,但进化之路已不可逆,至于速度有多快,能否达到公众期望,还取决于参与各方的自我进化意识和执行力有多强。
□楚天(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