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官方或民间,出于培养人们读书爱好的目的,发起读书推广活动,是值得鼓励的,但切忌这种推广行为只是一阵风,在失去关注或支持之后不了了之。无可持续性的读书活动,非但不能起到预期效果,反而给人留下作秀之嫌。请相信,因为捡到一本书从而爱上读书这种事的几率,和买彩票中奖差不多。
“丢书”渊源可追溯至上个世纪
一场发生在北上广地铁的图书推广活动引起了争议,这场活动被主办方命名为“丢书大作战”,大概的意思是,主办方协同一些合作单位和个人,将一万本书丢在地铁、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捡到的人可以免费读书,并且能通过扫码的方式进入到与该活动相关的页面,读取丢书者的留言。感兴趣参与的人,还可以加入丢书队伍,成为“大作战”一员。
“丢书大作战”其实并不新鲜。它的鼻祖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的“图书漂流”,只不过当时传递书的场所以公园内的长椅为主。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美国出现了一个图书漂流网站,据说注册人数有几十万,但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这家网站影响才读书的,并没有调查数据支持。在上海、深圳、厦门、青岛等中国城市,也曾出现过图书漂流活动,都是热闹几天,没法坚持下来。随着电子阅读的普及,“图书漂流”古老的浪漫与寓意,也在不断被消解。
而最近的“丢书”则是一次完完全全的效仿。效仿对象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赫敏”扮演者艾玛·沃森在伦敦地铁发起的“赫敏藏书”。或是考虑到“赫敏藏书”吸引了一些好莱坞明星的参与,口碑不错,几位中国明星如黄晓明、张静初、徐静蕾也加入了近来。明星的参与有利有弊,一方面明星让活动形成了公众话题,引起舆论更广泛的关注,客观上也为活动进入更深层次提供了助推力量。但另一方面,明星的号召力也强化了该活动的商业属性,不排除有机构趁机参与进来,改变它的公益性质,把活动变成商业宣传和炒作。
无可持续性的“丢书”有作秀嫌疑
如果说“丢书大作战”有好玩、有趣之处,那就是它给枯燥乏味的上下班路程,带来了一些意外。它也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一种浪漫想象,并由此带来一点精神愉悦。但“丢书大作战”带来的作用也仅限于此。如同数不胜数以“大作战”命名的商业电影一样,只有娱乐价值。此外,“丢书大作战”虽是阅读推广行为,但却没有文化意义的灌注,跟风性质以及过于注重吸引眼球,使得它与“四小时逃离北上广”的策划相似,更像是一场自嗨。
这次“丢书大作战”,也不乏令人尴尬的地方,比如一些丢在地铁座位上的书无人捡拾,还有网友拍摄到了被保洁堆放在垃圾桶旁边无人认领的新书,这让人有点儿心痛——那毕竟也是品质不错的新书啊,对不花钱就可以读到的书也不感兴趣,还有比这更让人无奈的吗。
低国民阅读率让人操碎了心,可提升阅读率却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官方或民间,出于培养人们读书爱好的目的,发起读书推广活动,是值得鼓励的,但切忌这种推广行为只是一阵风,在失去关注或支持之后不了了之。无可持续性的读书活动,非但不能起到预期效果,反而给人留下作秀之嫌,这是一件颇为令人尴尬之事。
读书应该是一种主动行为——在不被别人“催促”的状况下读。毛姆曾说,“养成读书的习惯是为自己建造一个避难所”。我们或许应该学会对地铁里丢的书视而不见,而习惯于随身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随时随地进入自己的“避难所”。
请相信,因为捡到一本书从而爱上读书这种事的几率,和买彩票中奖差不多。
□韩浩月(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