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分论坛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刊·分论坛

互联网文化论坛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穆罕默德·费萨尔
连辑
李亚

  互联网文化论坛由文化部主办,主题为“文明互鉴和网络文化建设”。白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切尔尼克等嘉宾作主旨演讲,16位国内外互联网和文化业界代表将围绕“增进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和“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议题深入探讨和交流,来自国内外近100位嘉宾参加论坛。

  穆罕默德·费萨尔 马尔代夫驻华大使

  互联网可更好展现马尔代夫

  由于各种其他文化元素的注入,马尔代夫的文化丰富而充满活力。但关于马尔代夫旅游我们知道的很多,文化遗产却鲜为人知。在网络时代,推广文化旅游,提升文化资产,不一定要从零起步。网络上的社交媒体、各种手机软件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从而挖掘这方面的潜能。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的独特平台,让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接触不同的生活方式,彼此相互理解。因为互联网,我们得以了解世界的多彩文化,让我们有机会分享有文化烙印的音乐和舞蹈,展示我们的名胜古迹。

  马尔代夫岛屿分布广泛,很难有效地提升文化资产的整体质量。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产业的腾飞,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为什么文化旅游如此重要,因为旅游和互联网一旦结合,将成为不同文明间互相交流的重要工具,而文化则是将两者串联起来的纽带。

  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聚合文化遗产的亮点,然后通过现有的电脑和手机网络带给旅客。纸质书本上的东西需要电子化,呈现的方式要吸引大众,尤其要吸引现在精通技术的青年一代。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些展现给世界。

  连辑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互联网技术已成为非遗保护前置条件

  在以互联网为中介所构建的技术整合体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支配诸多领域的重要机制。在技术逻辑和人文精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的重要课题。互联网是一种中性的媒介手段,其本身是没有情感取向的。但是互联网可以成为人文传承和文化传播的载体,为人文注入技术,为技术赋予体温,走上一条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共赢之路。

  文化是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主观性体现;互联网则是一种客观的技术手段,我们有责任找到一种途径,让客观的互联网技术在人文传承中变得有温度、有感情。像“非遗”保护数字化的目的不是出于互联网技术的推广,而是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会让数字化的过程充满人情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把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文化形态。我国也在不断推进非遗保护的数字化进程。199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的7000小时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档案(开盘录音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记忆名录”(Memory of the World)。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启动了“馆藏濒危音响档案数字化抢救”项目。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置性条件。

  李亚 一点资讯首席执行官

  互联网对提升文化扮演着重要角色

  互联网可以推动流行文化的发展。你看TV,或者是报纸,主要是看大众对什么感兴趣。但是像互联网的一些平台,更多是个性化阅读、个性化的需要。现在有社交网络平台,有推荐的引擎,也有人工智能的网站。在网络世界,如何推动以价值为导向的阅读,技术上可以推动娱乐性的内容,对于年轻人来说,网络阅读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阅读量,你完全可以沉溺其中,因为它是一个娱乐性的大平台。

  现在互联网不光是一个交流平台,更多的是一个娱乐平台。今天,流行文化占据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以前通过传统的门户网站或是报纸看新闻,了解时事,寻找大众感兴趣的话题。但是今天,我们意识到技术可以让我们做得更多,不光是满足大众的兴趣,我们更多的是尽可能满足个人的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内容信息可以对个人的生活、健康或者精神追求带来好处,而每个人在这方面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技术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认为,如果一个平台能够推动文化或者是本地文化的多元性发展,这就很好。因为这样就不会受制于商业模式的约束,特别是如果它的内容很个性化的话。网络模式可以提供可持续性发展,互联网是可以在提升文化上面扮演重要角色的。

  声音

  ●作为全球化的一种现象,互联网文化因互联网而产生,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互联网文化的概念可能包括多个方面。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为每个人提供了在全球化信息空间内独立展现自己的机会。

  ——白俄罗斯文化部副部长切尔尼克

  ●新闻有一句话“内容为王”,文化也是内容,优质的内容永远是稀缺的,只不过新的科技互联网平台,对传统的平台造成了冲击。至于内容用什么方式呈现,可能会随着新科技发生变化,但有好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时。

  ——《中国日报》专栏作家周黎明

  ●中国有非常棒的文化,非常棒的艺术,应该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在海外传播中国的文化,肯定会吸引很多海外的观众,当然我们必须有一些好的产品、高规格的产品。如果有很多好的内容进行传播,一定要选好一个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

  ——以色列艺术节董事巴里·萨瓦尔斯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