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健康周刊·医药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健康周刊·医药界
下一篇

海正辉瑞闹“分手”?确有可能

海正药业回应分手传闻,辉瑞确存撤资可能性,尚无具体方案,否认“特治星”供货不足与辉瑞拟撤资有关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海正辉瑞“离婚”传闻不断,上周有了阶段性结果:海正药业发布公告,证实辉瑞存在对海正辉瑞撤资的可能性,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以此回应此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交所)就“辉瑞或考虑撤资”等媒体报道的问询。海正药业同时否认“特治星”供货不足与辉瑞拟撤资有关。

  辉瑞存撤资可能性,尚无具体方案

  上周,海正药业发布公告,确认“辉瑞存在对海正辉瑞撤资的可能性”,辉瑞制药根据其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持续对其在海正辉瑞的投资进行评估,考虑过包括保持其在海正辉瑞的股份、调整其股份或撤资的可能性,但同时表示,目前尚无具体方案,“尚未就其中任何选项作出决定。”

  海正辉瑞制药于2012年9月正式成立,由中国制药企业海正药业和全球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合资组建,也是全球500强企业与中国本土制药企业间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制药项目。项目总投资2.95亿美元,海正药业和辉瑞分别持股51%、49%。

  合作伊始进展顺利,2013年和2014年,海正辉瑞的营收分别为43.19亿元和49.51亿元人民币,2015年出现巨幅下滑,营收仅为28.21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下滑超过100%。

  上周,有媒体报道海正辉瑞或将“离婚”,辉瑞方面考虑撤资、清算离场。随后,海正药业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并停牌。

  撤资将影响“特治星”产品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就辉瑞是否存在撤资可能、“特治星”供货是否影响业绩、公司高管是否相继离职、运营是否正常、公司接受采访情况,以及董事长为何长期代理董秘职位、今年海正药业为何利润下滑等几个方面提出质疑,海正药业在公告中予以说明。

  此前媒体报道,海正辉瑞内部也已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与分歧,海正辉瑞原研产品“特治星”供货不足就是一个重大信号等。海正药业予以否认,称供货不足因生产过程改造与质量问题暂停生产,与辉瑞拟撤资事项无关。

  作为海正辉瑞此前主要的品种之一,2014年销售收入为10.09亿元,2015年“断货”后仅为0.2亿元,2016年1-9月销售收入为0.27亿元。如果以2014年特治星产品的销售收入测算,假设辉瑞撤资导致特治星产品停止合作,将影响海正辉瑞10.09亿元的销售收入。

  海正辉瑞收入利润或下降

  海正药业在公告中称,如果辉瑞制药从海正辉瑞撤资,将影响辉瑞与海正辉瑞的业务合作,造成海正辉瑞业务减少、人员流失及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下降等不利影响。

  海正药业现持有海正辉瑞51%的股权,为控股股东。

  2015年,海正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1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356.67万元;海正辉瑞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0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2317.65万元;海正辉瑞占海正药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32.52%。

  公告同时称,如果因辉瑞撤资而终止辉瑞产品与海正辉瑞的合作,将减少海正辉瑞的销售收入。如以2015年、2016年1-9月海正辉瑞销售收入分别测算,2015年影响收入17.65亿元,占海正辉瑞主营业务收入的63%;2016年1-9月影响收入15.53亿元,占比60%。

  ■ 链接

  医药界发生的中外联姻事件

  ●2012年9月,由默沙东与先声药业合作的先声默沙东成立,该合资公司由默沙东控股51%,先声药业占股49%,不到三年便宣告解散。

  ●2013年9月,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贝达药业)与美国安进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贝达安进制药有限公司成立,此举意味着,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抗癌药物帕妥木单抗引入中国。

  ●瑞士诺华公司与北京医药集团公司及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早前曾合资兴建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2009年成为外商独资企业,中方股东全面退出。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