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专栏
下一篇

昂山素季上台为何也摆不平缅北战火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陶然自得

  由于缅北武装冲突烈度低、作战地点分散、参战人员构成复杂,加上中缅边界犬牙交互,地形特殊。所以,缅北“城门失火”难免殃及中国境内。

  自11月20日起,缅甸北部“民地武”和缅甸联邦军之间再度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据可靠消息称,目前已确认与缅甸联邦军交火的“民地武”派系,包括由克钦独立组织领导的克钦邦第二特区“克钦独立军”(KIA),由KIA帮助重建的“若开军”,在KIA帮助下重建整编的“德昂族解放军”,以及北掸邦第一特区原领导人彭家声所部“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

  此次冲突升级的责任各方说法不一,但究其根源,仍在于缅甸政府和缅北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地区长期以来所积郁的民族、地区矛盾和现实利益冲突。上世纪90年代末,丹瑞军政府接管政权后,为安抚缅北各地方实力派,对缅北各军事割据势力实行“打”和“拉”——一方面,利用各派矛盾,进行武力镇压;另一方面,以保证政治和军事自决权为代价,换取这些组织与缅甸当局达成和议。

  这些被称作“和平组织”的团体接受缅甸中央的编制和领导,但在割据区域内仍保持行政、军事的很大独立性(即所谓12个特区),但这些特区和缅甸中央政府间仍然矛盾重重。自2011年6月起,缅甸联邦政府和缅北“民地武”间矛盾开始激化,保持17年之久的停火被打破,此后双方冲突时而激烈、时而沉寂,但始终未曾完全停歇。

  昂山试图协调各方关系

  长期以来,昂山素季所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一直与“民地武”中部分派别结盟,以对抗缅甸军政府和军方的压力,而KIA正是和NLD关系密切的“民地武”派系。如果说,2011年开始的冲突一如某些欧美传媒所言,是“民地武”和缅甸军方矛盾的延续;那么,自去年11月8日NLD赢得缅甸立法选举后,何以缅北局势反倒更加恶化?

  对此部分国际传媒至今持“军方作梗说”,认为“昂山素季对军方控制有限”,而军方和缅北各少数民族间长期积怨和彼此不信任很难消弭。这种说法不能说毫无道理,却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实际在缅甸中央政府“当家”后的昂山素季和NLD,其战略利益和观察视角已悄然生变。

  今年9月3日召开的“新彬龙会议”是昂山素季所倡导,希望效仿其父昂山将军上世纪40年代的“老彬龙会议”,协调中央和缅北各地方间关系,达成旨在妥协、和解的“新彬龙协议”,但这一会议却将“若开军”、“德昂族解放军”和MNDAA等“不听话”的“民地武”排斥在外。

  战火难免“殃及”中方

  出于对此的不满,缅北最强大“民地武”联合佤邦团结军退出会议,而“KIA系”和缅甸联邦军间的武装冲突则在今年已间歇爆发多次——今年9月,克伦邦南部爆发激烈武装冲突;10月,若开邦北部多座边境哨所遭到袭击,武装冲突持续不断,此次则是前述一系列事件的延续和升级。

  由于缅北和中国山水相连,上述武装冲突多次“殃及池鱼”,造成无辜中国和平边民的死伤。对此中方已向缅方提出交涉,并采取措施加强边境管理,保护边民人身与财产安全。然而由于缅北武装冲突烈度低、作战地点分散、参战人员构成复杂,加上中缅边界犬牙交互,地形特殊。所以,缅北“城门失火”难免“殃及池鱼”,仅从边境中方一侧采取措施,很难确保完全不出“状况”。且中缅间经贸、投资关系密切,即便战火仅仅发生在缅甸一侧,同样会严重危及中国公民人身、财产安全。

  中方已通过外交和各种渠道呼吁缅甸冲突各方保持克制、立即停止有关军事行动,避免局势升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恢复边境安宁,并防止出现损害中方主权和边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但仅仅这些恐还不够,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和缅甸邻国,中国有必要、有能力在促使冲突各方“谈和”、推动缅甸民族和解等问题上更加有所作为,这既符合缅甸冲突各方的真正利益,也是保护中方利益的最有效、最根本途径。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