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看2017特刊·访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0:看2017特刊·访谈

李稻葵 当前最大的潜在泡沫是房地产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李稻葵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最大的潜在的资产泡沫还是房地产,当然,并不是说它一定是泡沫了。因为房地产是不是泡沫还取决于后续的经济增长能不能跟上,房租能不能跟上,可支配收入能不能跟上。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和销量的迅速上升令他震惊。他表示,未来,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继续像过去一样呈两位数的速度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威胁。

  他也乐观地表示,中国经济曾经创造的奇迹仍然能延续,但亟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恢复制造业和民间投资,二是稳定汇率,中国仍有继续创造奇迹的能力。李稻葵预计,2017年中国GDP增速会放缓至6.6%左右。

  抑制房地产的资产泡沫需要双管齐下

  新京报: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你认为当前最大的资产泡沫是什么?

  李稻葵:毫无疑问,最大的潜在的资产泡沫还是房地产,当然,并不是说它一定是泡沫了。因为房地产是不是泡沫还取决于后续的经济增长能不能跟上,房租能不能跟上,可支配收入能不能跟上。

  如果可支配收入继续像今天一样跑赢GDP,房租继续能够跟GDP同步保持增长的话,那么,目前的这个房地产的价格会逐步地做实。

  但是,如果房地产价格继续像过去那样,保持两位数地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就将变成一个威胁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资产泡沫。

  新京报:中央政治局会议层面上第一次在“货币政策”部分强调“抑制资产泡沫”,此前都是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怎么理解这种变化?

  李稻葵:抑制房地产的资产泡沫,可能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房地产本身的一些产业政策必须到位。比如说,暂时性的各种限购的政策可能还是必须的,是降温药。

  但是,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我们整个宏观金融结构要改变。中国经济目前是主要靠银行,靠发行货币,增加货币存量来给企业融资,也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吸引百姓存款,未来应该大力发展高质量的债券市场,百姓的储蓄应该以债券的形式进到金融体系,未来很多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应该是靠发债的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把货币存量逐步置换成债券,一旦变成债券,它的流动性就下降了,就不会轻而易举地跑出来冲击房地产市场,或者冲击汇率市场、股票市场,整个的金融体系就比较稳定了。

  新京报:有分析认为,中央政治局在货币政策环节提出抑制资产泡沫,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要转向了,你怎么看?

  李稻葵:我倒觉得这个事儿还要打个问号。因为货币政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不仅影响房地产,还影响股市、影响实体经济和汇率市场。货币政策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政策。不能由于房地产出现了问题,影响全局的货币政策就跟着走。

  就好像如果我们的身体局部出现了一个小的发炎,那你不能全身都要吃消炎药,那它影响面就很大了。所以,最佳的方式还是局部的处理。

  要想方设法启动制造业和民间投资

  新京报:从金融数据看,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这去杠杆的矛盾如何调解?

  李稻葵:目前今年的情况是,1到9月份,大概是十万亿的新增贷款已经出来了,非常高。其中,大概3万亿元是进入到家庭部门,是由家庭拿去买房子的。按揭贷款的量肯定会逐步地放缓。

  今年的最后一季度,包括明年,居民贷款的量可能要下来,因为房地产交易量会下降。

  房地产交易量下降是件好事情,因为房屋贷款太多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必须拿去还贷;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也要减少对银行的依赖。所以,我呼吁多发点债,去置换新增贷款的增速。

  新京报:今年前三季房地产对GDP贡献达8%,房地产市场调整之后,仅靠基建能否支撑明年经济增长?

  李稻葵:这确实是目前经济运行突出的一个矛盾。从目前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6.7%的增长,其中至少0.5%以上是房地产拉动的,那么,明年这个因素肯定会退出去。明年的经济增长肯定不能像今年一样这么依赖房地产。

  作为学者,我最希望的是想方设法启动制造业以及民间的投资。制造业和民间投资今年1到9月份的增长速度是2.5%到3%,太低。

  要下大工夫,要保证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要上来。如果短期内上不来的话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还得需要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个问题我也建议不要靠银行,而是多发债,包括地方债,包括国债。多发债,少贷款,这样金融结构才能调整。

  限购短期内能缓解房价上涨

  新京报:今年房地产价格大涨,你认为房价高的根源是什么?

  李稻葵:目前房价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区域(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大量的年轻人还在往里涌。

  为了事业的成功,他们宁愿忍受很高的房租,推动着房价上涨,反过来还支撑了房价的上升,这是第一个因素。

  与此相反的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在流失,东北人口在流失,房租在下降,空置也提高,房价上不去。同时,大量的货币存量在经济体系里面到处游逛。一会儿进入到股市,一会儿进入到房地产,一会儿冲击我们的汇率,这又是一个背景性的长期的原因。

  新京报:政府加码限购能否遏制房价连攀新高?

  李稻葵:目前这一轮的20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应该说短期内能够缓解房价上涨。但从根本上化解这个问题,还需要人口的流动和房地产供给的配合,同时,货币存量也要放下来。

  新京报:资金流入房地产也伤害实体经济。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卖房保壳备受关注。甚至有统计显示,A股数百家小企业净利润不足购买一线城市核心区一套房。

  李稻葵:房地产市场的确不能够、也不应该、也不会像过去那样继续地恶性地上涨。因为这种恶性上涨对实体经济打击是非常直接的,所以,我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甚至于两三年之内,房地产整个市场将会相对比较平静。

  2017年GDP增速或降至6.6%

  新京报:第三季度GDP增长6.7%,较去年同期的6.9%有所下降。你10月29日说道,中国经济增速止跌苗头初显,但经济回暖言之过早。为什么?

  李稻葵: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自身稳定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建立起来,稳定因素应该是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稳定。

  目前我们比较漂亮的成绩单主要是来自于房地产和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其中,基础设施投资目前1到9月份增速在20%,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高增长的态势。所以,这并不能说我们经济自身的稳定器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稳定器还在寻找之中。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经济是否会继续探底?

  李稻葵:我预测明年略有下降,可能会从今年的6.7%下探到6.6%。

  新京报:何时逐步回升?

  李稻葵:这取决于什么时候能够拉动制造业以及相关的民间投资的力度。这方面的工作取决于地方政府,以及经济部门官员的工作态度要转变。

  目前相对比较消极,他们的重点是不犯错误,他们的兴奋点是避免一些纪律部门的调查,这种心态坦率地讲是非常不利于目前经济的持续的稳定和增长的。

  新京报:作为经济学家,你认为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李稻葵: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如何能够恢复过去地方政府和经济官员与企业家密切合作的态势,同时要保持清廉的企业跟政府的关系,从而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民间投资的恢复,从2.5%到3%恢复到至少6%到7%,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汇率必须要稳定。汇率如果不稳定的话,那么整个我们的宏观稳定无从谈起。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经济需不需要一些外部刺激?

  李稻葵:从目前来看不需要传统的刺激。传统的刺激对中国经济而言,只是短期的稳定,不解决根本问题,我们已经做了很多轮了,需要改变。

  新京报:怎么改变?

  李稻葵: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让政府真正更好地为民间投资者服务。

  中国经济还能延续奇迹

  新京报:中国经济的新引擎会是什么?

  李稻葵:新引擎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消费,居民消费已经占到GDP45%左右,而且每年升一个百分点。第二个引擎就是产业的更新,比如说我们北京附近的大量的污染的水泥、钢铁等产能必须搬到沿海,这就需要投资,但是目前来看,这个转换速度太慢;第三个增长的引擎是城镇化,在这方面户籍改革还得加快。

  新京报:关于新引擎,目前人工智能、无人机、新能源、共享经济等新业态的创业企业创新行业如火如荼,中国形成了与硅谷媲美的创业生态体系,这些能否会引领新一轮增长热点?

  李稻葵:第一是出行,目前出行已经受到了互联网技术革命性的颠覆,这个行业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第二是文化娱乐。比如,现在VR跟新的内容可能结合在一块儿,能够产生很多新的消费模式。这两个方面我现在比较看好。

  新京报:中国经济的奇迹还能不能延续?

  李稻葵:能够延续。我认为中国目前是低于增长的潜力在运行。比如设计时速是100公里,我们现在只跑到了80甚至于70公里,还没有释放出潜力。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过去我们所赖以发展的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合作,政府帮着企业开疆拓土、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这个模式现在暂时进入一个低速运营的状态。

  目前亟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恢复制造业和民间投资,二是稳定汇率,中国仍有继续创造奇迹的能力。

  ■ 同题问答

  房价上涨让我震惊

  新京报:2016年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经济事件是什么?

  李稻葵:房地产价格和销售量的迅速上升。这个现象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但是,当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它(上涨)的力度和影响让我觉得很震惊。

  新京报:2017年最看好哪项黑科技?

  李稻葵:我还是比较看好跟互联网相关的,尤其是跟互联网交通相关领域的很多科技的发展。比如说网约车,可能还会进一步地在二三线城市铺开。

  A特10-A特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金彧

  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