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叫停“万能险”保监会意在何方?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漫画/孙嘉潞

  一家之言

  万能险毕竟是一款寿险产品而非理财产品;但许多保险公司“扭曲”其为理财产品,变成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的工具。

  12月6日晚间,有媒体报道称,保监会将派检查组进驻前海、恒大人寿实施检查。就在前一天,保监会针对万能险业务经营存在问题、并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寿“叫停”了开展万能险新业务。并对前海人寿产品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在三个月内禁止申报新的产品。

  保监会此次拿前海人寿“开刀”,或许源于今年下半年以来,险资举牌的愈演愈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底,保险资金在A股举牌投资布局了约120家上市公司。而此前,保险资金大规模举牌上市公司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保险资金作为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允许保险资金依法进入股市的制度安排,正是为实现保险公司所代理资金的保值增值、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的目的,基于上述特质以更好地保障保险人利益,并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因此,险资进场不仅顺应了监管部门对发展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但从下半年多家上市公司的短炒行为来看,似乎部分险资开始作为市场的投机者频繁进出。尤其是因险资的入局而导致上市公司管理层出现动荡,进而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影响时,险资作为机构投资者的“性质”似乎发生了“蜕变”。

  事实上,险资举牌的主要资金来源于万能险。其次是分红险、投连险,像宝能系举牌万科,前海人寿的万能险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万能险不仅是一款寿险产品,也兼具投资型保险的功能,因此,近几年万能险受到多家保险公司重视,其发展也非常迅猛。而且,像前海人寿等中小型保险公司能够实现异军突起,万能险功不可没。

  然而,万能险毕竟是一款寿险产品,不是理财产品,但许多保险公司却将万能险“扭曲”为理财产品,在市场上追求短期高收益,甚至将其变成实现对上市公司控制的工具,与万能险的本质特性背道而驰。

  尤其在近年“资产荒”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水平中枢不断下移,而保险公司负债端呈现快速规模增长,加之成本的缓慢上行趋势,导致万能险等进入资本市场,为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提供了可能。

  因此,为了规范万能险业务发展,今年保监会密集出台了《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人身保险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 《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定,而从此次保监会对前海人寿采取的措施看,对万能险的监管有必要进一步强化。

  笔者以为,基于万能险在某些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过快、规模与比重偏大的现象,今后可对保险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实行定规模、降比重的措施。比如可规定某保险公司万能险保费收入不能超过所有保费收入的40%或50%(或者更低),以实现多险种均衡发展。而对于万能险存在的中短存续期业务超标问题,更应严令禁止。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要加大保险资金特别是万能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比如对于万能险进场举牌的合规性,对于险资的频繁进出,或者短炒行为,进行重点关注。涉嫌违规的,绝不手软。另一方面,保监会与证监会也要保持好日常沟通与协调工作,将险资的违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实,单就险资举牌而言,基于对公司前景的看好,而采取的举牌行为其实是好事。即便是动怒的刘士余主席也言明,“你有钱,举牌、要约收购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作为对一些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公司的挑战,这有积极作用。”险资的介入能为公司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从容应对市场波动;如果发挥得当,其实能有效完善被投资公司的运营模式,提高其市场效益,这无论对上市公司或中小股东都应是一件益事。

  因此,基于保险资金本身的特点,笔者以为,险资更适合在市场上扮演一个“安静的”财务投资者角色,而这方面市场上已有成功先例。

  如目前金地集团第一、第二大股东分别为富德保险与安邦保险,原第一大股东深圳福田投资退居第三大股东。虽然两大保险公司入主多年,但两家保险公司均只有一人进入董事会,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14位董事中,深圳福田方面的人员达到7位。金地集团既没有出现宝能系欲全部罢免万科全体董事的新闻,也没有出现南玻那样高管集体辞职的闹剧。保险公司与原管理层的相安无事,有利于上市公司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曹中铭(财经评论人)

  详见B03-B04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