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走进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法医称出现场不像影视剧中那样“西装革履”,须穿“现场勘查”制服
| ||
|
随着网剧《法医秦明》的热播,法医引发网友关注。法医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如何抽丝剥茧破解“死亡密码”?法医20多岁能成为科长吗?出现场是不是西装革履?12月7日,新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探访法医的真实世界。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法医病理检验室主任陈庆,参加各类现场勘查1500余起,解剖尸体1000余具。他曾在尸检中及时发现致伤工具,不到3天破了案。海淀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技术队探长副主任法医赵小林,从事法医工作11年,因“嗅觉灵敏”发现死者周围有农药。二人均表示,专业法医只想着死者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找出尸体想要说的话。
“从死者身上找线索”
每一次面对尸体,我想到的,就是找出死者要说的话。也就是从死者身上,发现证据和线索——法医陈庆
陈庆1米78的个子,说起话来条理清晰,举止儒雅。从事法医工作15年,他时常面对的场景是,满地血迹的案发现场、被分解的尸块、高度腐烂的尸体……
在法医中心的实验室内,存放着一小块头骨切片,中间有一处月牙形缺损。一根长约35厘米的钢管,削尖的管头正好和缺损完整契合,这是一起命案留下的工具。
2011年冬,北京有工地内发生命案。死者被发现时,侧躺在卧室床边的地面上。全身只穿着一条红色内裤,双腿夹压着一条蓝格图案棉被,脚底沾满血迹。
“当时死者的头、面、躯干等部位,有十多处钝器创伤,双侧胸还有三处贯通伤,嫌疑人手法很残忍。”致命伤在哪?致伤工具是什么?层层疑问,陈庆把尸体抬上解剖台进行检验。
打开死者颞部(太阳穴),挑开头皮,陈庆看见一个月牙形的缺损,他想起以前看到的老电影情节中,经常出现的插进米袋的管叉。
“根据经验,死亡的人皮肤会变形,肌肉会挛缩,但骨性东西却不容易改变,它能真实地反映,致伤物应该是铁质工具,横截面是圆形,长度在35厘米,直径在3到4厘米。”汇报案件时,陈庆说出自己的推断。
他回忆,当时的压力很大,这个工具是否存在、判断是否可靠,影响着破案的黄金时间。然而刑警想起,好像在木工处见过类似东西,到了工地一问,发现确实有管叉这种工具,是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人用钢管削尖叉眼儿用的。
陈庆拿着工人送来的管叉,往死者颅骨缺损处一试,致伤工具与死者颅骨缺损处完全契合。“直到那一刻,我的心情才豁然开朗,我们确定,就是这个工具没错。”
致伤工具的发现,极大地缩小了侦查范围。侦查方向锁定到工地平常用管叉工具做工的几个工人。有人反映,案发当晚1点多,一名年轻的工人回到宿舍没有马上睡觉,而是出去洗澡了,有作案嫌疑。
原来,这名工人与工头有矛盾,还被扣过工钱。案发前,他得知工头要出去喝酒,于是带着作案工具进入工头的宿舍,在床下等了六七个小时,等深夜工头喝醉归来时动了手。
在此案件中,因为致伤工具的及时发现,从接警到破案用了不到三天时间。
“案件不破,侦查不止”
尸体抬入解剖室前,勘查现场同样关乎案件侦破的关键。法医有一个说法,案件不破,勘查不止——法医陈庆
在法医中心的解剖室内,手术台上是一具已经解剖的尸体。盖上蓝色塑料布,一名法医穿着防护服,戴着帽子、一次性手套,进行尸体的整理。
陈庆介绍,尸体解剖前,勘查现场也是破案关键。“曾经有一个案件,我们从尸检到反复侦查现场,再模拟实验请教专家,一步一步解开四重谜团。”
2011年3月,北京某小区楼房内发生一起死亡案件。死者长期瘫痪在床,只有左上肢可以活动。当天,死者的妻子将他所用席梦思垫子拿下楼进行清洗。因为死者喜欢抽烟,邻居帮忙把垫子拿下去时,顺手递给他一根点燃的香烟。
就在洗垫子的18分钟里,楼上冒烟起火,经全力灭火也没能挽救死者的生命。
一个瘫痪在床的人,一根香烟,没有助燃剂,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活活烧死?死者为什么没有呼救?死者身后似乎有类似尸斑的红色印迹,会不会先被杀死再造成意外身亡的假象?案件疑点重重。
解剖发现,死者后背的红色印记,是皮肤烫伤形成的烧灼痕,不是死后的尸斑。他是在短时间内被高温作用于呼吸道,造成喉头闭锁窒息死亡,因此没有呼救。
为了验证18分钟能把床烧成什么样,陈庆在实验室模拟案发现场的全部环境。实验发现,高位截瘫的死者身下垫有两床太空棉,燃烧速度极快,在意识到自己身处危险时,已身处火海。
“死者最后的体位是左手撑在一个小凳子上,上身基本是一个右侧卧位,有种想要离开火源的感觉。但死者的身体状态,是不可能翻身躲避火源的。”团队中心给出最后的疑点。
询问多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陈庆得知,如果一侧手臂正常,可以用手借助旁边的物体翻身。“我再次前往现场,卧室床边左侧靠近一个大衣柜,上面有一个掌印。死者右手干净,左手有炭灰,确定在大火起来的时候,死者借助左侧的大衣柜翻身。”
最终,这起案子被认定为意外事件,死者的妻子也摆脱了嫌疑。
“法医考验的是良心”
专业法医冷静理智,每一次签字,都会慎重再慎重。罪与无罪,关乎重大,考验着每个法医的良心
——法医赵小林
法医工作繁忙,很少有空闲时间,少有看电视节目。法医赵小林却是个例外,只要有空,他会看国内外各种法医类影视节目,“虽然很多和现实不符,但还是有很多,比如技术上的、心理学的,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他介绍,尸检只是法医工作的一部分,大多时候是进行伤情鉴定,和老百姓打交道。“市公安局法医中心的人职责更多,还包括毒物毒品分析鉴定、对争议鉴定进行重新鉴定等。”
对于《法医秦明》中主人公20多岁就成为科长,赵小林表示“不太现实”。
“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医,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他说,自己学医8年,研究生读的是法医专业,毕业后入职成为海淀公安分局法医。但并不是法医专业一毕业就能干法医的工作,一般需要师傅带着锻炼5年,然后通过考试,取得法医鉴定资格证,才有法医鉴定权。“这样一来,光前期准备就是13年。”
现实生活中,法医也不像影视剧中主人公西装革履地出现场。“出现场必须穿统一的‘现场勘查’制服,只戴上一次性手套。就算可以穿便服,也舍不得穿好衣服,毕竟每次出完现场再尸检完,身上的味道很重,全都吸在衣服上。尸检会穿上防护服,戴帽子口罩,主要是为了防止掉落的头发丝、唾沫星污染生物检材。”
法医工作需要天赋吗?赵小林说,有天赋的,对工作肯定有好处。比如法医队伍中,很多人生来就胆大,有人第一次看见尸体、血迹就会呕吐;但更多时候是经验累积,需要的是勤奋,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他也因为“嗅觉灵敏”,在工作中有过积极表现。有次在草地上发现一具死尸,民警抬起尸体的一瞬间,迎面吹来一阵小风,他闻到敌敌畏的味道,再找寻周围,发现一瓶开口的矿泉水瓶,里面同样有敌敌畏的气味,带回去鉴定后,发现确实是喝农药致死。
复杂难办的案件也有很多。赵小林回忆,比较麻烦的比如遇见高腐尸体,有次他到现场发现尸体已经腐烂见骨,屋子里弥漫着尸臭味,周围都是苍蝇,尸体上、地面上堆着几厘米厚的蛆,“但一个专业的法医不会捂着鼻子嫌臭,只想着死者到底发生了什么。”他说,现在技术手段发达,只要你作案,很难不留下痕迹,都会被抓到。
法医工作11年,赵小林在面对尸体时,是冷静理智的法医,要找出尸体想要说的话。他表示,法医考验的就是良心。生活中,他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看到这么多死者,尤其自杀身亡,会觉得人活着,更应该珍惜生命”。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