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六区重点区域疏解人口9.3万人;京津冀企业信用信息年内实现共享交换
12月8日,记者在“疏解促产业创新升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未来,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将主要用于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五方面。
产业调控
减少新增就业岗位约80万
据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常务副主任王海臣介绍,在产业调控方面,自目录发布以来,全市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3万件,“如果按照全市各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水平估算,共减少新增就业岗位约80万个。”今年1-11月不予办理的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3250件。
在产业疏解方面,今年以来,全市存量产业疏解力度也在持续加大。王海臣介绍,制定重点领域年度疏解计划,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1341家,今年前10个月,全市共清理淘汰一般性制造业企业335家。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完成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117个,提前超额完成全年90个的任务,共计调整疏解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商户2.8万户,从业人员8.8万人。
从重点区域看,目前,东城区故宫周边地区、西城区动物园地区、朝阳“一绿”范围内6个试点乡、海淀区中关村大街、丰台区大红门地区等城六区重点区域已完成调整疏解建筑面积156.5万平方米,涉及人口9.3万人。
腾退空间
将多建绿地改善人居环境
对于疏解腾退的空间,据王海臣介绍,目前,“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空间管理和使用的实施意见”正在制定过程中,即将公布。“这是通过疏解提升,推动空间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
王海臣称,疏解腾退的空间将主要用于五方面,即服务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补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交通短板、适量置换成聚人少的高精尖业态。“疏解腾退空间要更多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多建绿地,完善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多留空间,产业用地要多用于建设科技园,发展高科技产业。”
他还指出该文件中政策突破的关键点,一是市属公办的教育、医疗卫生、公益性的科研机构,整体腾退用地的可选择在中心区以外,政府给安排用地,同时还会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二是对自行腾退用地按规划自行升级改造,可补交土地收益进行协议出让。“这是非常大的政策突破,前提是按照土地规划进行升级。”
协同发展
津冀建4150亩蔬菜示范基地
此外,北京市科委京津冀协同创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平宇栋介绍,在天津蓟县、河北承德建立蔬菜安全生产科技示范基地4150亩,构建“两端在内、中间在外”的服务模式,通过输出标准、技术和成果,搭建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保证首都菜篮子安全供给。
据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规划布局处处长张晶介绍,为了推进京津冀信息化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地共同签订了《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以及《2016年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工作要点》。
目前,京津冀信用合作共建机制已经建立,三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对接完成,“信用京津冀”专栏开通上线,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制定完成,计划年底实现共享交换,初步建立京津冀信用联合奖惩联动机制。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