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疯狂的打赏”源于多重价值缺失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来论

  据《钱江晚报》报道,在浙江丽水市打工的许文永和妻子、儿子小明(化名)租住在一间农民房的地下室,平时生活拮据,但从今年10月7日至11月27日,14岁的儿子打赏5名游戏主播为其代玩手机游戏,花了30770元,直至刷到储蓄卡只剩下一毛五才停止这场疯狂的游戏。

  如果说现实世界的角色扮演是“真我”的话,形形色色的屏幕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则为未成年人提供了“镜中我”。网络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互动交流乃至价值实现的渠道,也让一些孩子迷失了自我。

  “疯狂的打赏”不仅是一种财富观上的偏差,也是一种价值追求的错位。在现实世界难以得到足够尊重的他,试图通过“烧钱”的方式在虚拟世界刷“存在感”、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了在虚拟世界里立竿见影地出人头地,这名未成年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花掉了3万多元;“疯狂的打赏”让他得到了一时的快感和满足感,却让父母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作为一个缩影,“疯狂的打赏”让我们见识了一个群体的爱与痛。农民工随迁子女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在城市里学习和生活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这不仅会让他们在学习状况上不尽如人意,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和隔阂感。避免“疯狂的打赏”再次上演,既需要网络游戏实名制发挥应有的效力,也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与关心。

  □杨朝清(大学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