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近日,山东邹平县黄山中学推广“平板教学”引发争议。据报道,该中学1600多名高一学生中已有1000多名学生交费购买平板电脑,总额至少280万元。而学校及教育部门负责人均表示,费用不是学校收的,而是企业派人进驻学校收取,不算违规。
众所周知,当下的中小学校园实在是门禁森严。但卖平板电脑的企业却可以排闼直入,堂而皇之地向千名学生收取了“平板费”。这不禁拷问当地的学校甚至教育部门,这些人是如何进入学校的?又是怎么做成生意的?
事实上,校园的“生意”远没那么简单,那是经过学校申请、教育局批准的独家生意。可见,权力才是真正决定企业能否收“平板费”的牵线人。正是因为权力打开了校园的铁门,才使得各种“生意”纷至沓来。
至于那些费用究竟是学校收还是企业收,并无本质差别。这个时候,校方试图以不直接收费为托词,无异掩耳盗铃。这样的撇清,反而使得问题急转直下,演化为一次危险的公关危机。
企业是否经过了公开的招投标环节、有没有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这些问题,都需向公众回应。要知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小学严禁向学生强制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商品,不得强制学生统一订购各种教辅材料、学具等。
这不仅关乎为学生减负,也关系到教育产品的公共属性问题。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