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摩登周刊·圣诞特刊·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0:摩登周刊·圣诞特刊·专题

从“十八镶”旗装到“楼兰弧”何为真正的中国美?

2016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近日,2016维多利亚的秘密秀场火热开启,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模用美好肉体诠释了当下最火热的时尚元素,其中,开场主题秀The Road Ahead(前路奇缘)更是刮起一股热辣中国风,中国美再度成为世界时尚舞台焦点。

  中国美包容万象,一场时尚走秀只能展露冰山一角。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里程里,被世人称之为“美”的事物实在数不胜数,蜿蜒壮观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故宫是中国美;集聚东方神韵的中国结、红灯笼是中国美;黄土台塬苍凉地、九曲黄河万里沙是中国美;悲怆一声喊的华阴老腔、随遇而歌的信天游亦是中国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美又演化成不断探寻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敢于颠覆、创新,向传统注入时代元素,焕发出全新生命力。

  和西方直接外放的表达不同,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往往更加含蓄,维秘走秀模特性感火辣的身材足以令人血脉贲张,可身着旗袍的女子却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她们令人留恋的不仅仅是身形体态,更多的是举手投足间那一抹风韵。

  关于旗袍的起源业内颇有争议,但最多的声音还是称其源于清朝旗装。受清朝封建保守思想的影响,旗装并不像如今的旗袍一样讲究线条美感,而是在颜色和花边上下足了工夫。比方说在袖口和领口大量使用的盘滚,在当时就已经演化出五花八门的样式和门派,分龙凤鸟兽、梅兰竹菊花、八仙八宝等,其中又以“十八镶”最受欢迎。到了民国时期,女权运动浪潮颠覆了国人对于美的传统定义,体现在旗袍上便是裁剪的贴身和设计空间的解放,旗袍艺人们不单单只能在袖口领口的滚边上下工夫,小到领口设计大到开叉长短,受到几百年压抑的想象力在这个新时期终于得以全面迸发,催化出旗袍令人眼花缭乱的样式,民国女子不再腼腆卑微,而是大方展露着自己的体态美感,这也是旗袍最为兴盛的时代。民国时期的风光淡去之后,旗袍经历了几十年的没落,最近才重新回到中国时尚界的中心,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领导人夫人、女性外交官员经常选择旗袍作为出席重要活动的服装,也有不少设计大师对旗袍情有独钟,推出了国际范旗袍。这时候的旗袍不再象征着解放独立,反而追溯中国古典之美,着重于体现女性含蓄优雅的气质。从清代旗装方正冷淡的设计风格,到民国旗袍用线条展露女子性感的设计,再到如今匠人们对于旗袍所传递出的意境的追求,在旗袍的演化历史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人对于美的探寻从未停止,中国美在时代更替中换代新生。

  不仅仅是中国美,在时尚界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主题,正是出于对美无穷无尽的追求,才有大量美丽的艺术品在匠人手中问世。如同旗袍匠人们对于旗袍极致之美的追求一样,汽车的设计本身也在不断追逐探寻着美的更深感悟,一辆拥有匠人之心的车就如同一位穿着旗袍的性感女子,它身在喧嚣城市之中,却拥有从容气质。就车身曲线设计美学而言,新楼兰无疑为个中翘楚,它在外观与内饰上的弧线美,充分诠释了线条运用最流畅、最能体现轻柔舒展的设计之美,这极具辨识度的弧线造型被誉为“楼兰弧”。与此同时,新楼兰的内饰设计同样运用了极具辨识度的弧线造型设计,与外观协调呼应,人体工学设计同样非常到位,也将弧线设计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都是“楼兰弧”设计的精髓,和旗袍设计中弧线美的外在表达及对内在美孜孜不倦的探寻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新楼兰身上,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设计师的匠心与灵魂:俊朗的V-motion前脸、锐利的前大灯造型、悬浮式车顶、内外呼应的中控台造型……很多设计细节对于汽车这样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而言提高了许多制造难度。但是为了营造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造型,新楼兰通过弧线的设计元素、精准的制造工艺做到了这一点。新楼兰身上那种追逐美学的执着让人感动,它要对抗的不仅仅是挑剔的眼光,还有多文化冲击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挑战。斗转星移,美的定义不断更替着,亘古不变的是我们与生俱来对于美的领悟和发现美的雀跃,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需要不断创行的先锋态度,在平凡的生活中,以匠人之心去发现美,守护美,分享美。

  新京报记者 黄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