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美联储加息:跟或不跟都是问题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管窥天下

  利率杠杆从来都不是什么短线参数,而是不折不扣的长期参数,对于这个问题,各大经济体陷入了“跟不跟都是问题”的尴尬。

  当地时间12月14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这是美国自结束10年降息周期1年来第二次加息,不仅如此,美联储会议所公布的2017年加息预期为0.75%,维持每次加息25个基点的节奏将加息3次,2018和2019年利率将分别达到2.1%和2.9%,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将累计加息9次。若果真如此,表明美国将开始一个较长周期的加息+强势美元战略。

  美联储加息几乎立即令投资市场产生震撼:前几日逼近历史高点的美股应声下跌,贵金属及债市掉头向下,因产油国达成限产协议而暂时稳住的原油期价再度崩盘,彭博美元指数迅速飙升至14年高点,离岸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暴跌400点,欧元等敏感货币和加元、澳元等资源类货币也随之异动。股市方面,开市较早的亚太市场基本追随美股,开市较晚的欧洲股市则几乎都触底反弹,这表明股市可能恰是对美联储“靴子”落地的如释重负。

  然而利率杠杆从来都不是短线参数、战术指标,而是不折不扣的长期参数、战略指标,盯住一城一地之得失没有什么意义。问题在于,对于这个长期参数,各大经济体陷入了“跟不跟都是问题”的尴尬。

  美联储加息后仅数小时,香港金管局便“跟进”,将基准利率从0.75%上调至1%,延续了长期以来香港利率和美联储同步、港元与美元捆绑的政策,而在加拿大,不久前刚刚做出“短期内不加息”预期的央行,再传内部围绕是否加息的争论。

  香港恒生指数在金管局“跟进”后暴跌1.77%,表明市场对“跟进”的感受和金管局及背后特区政府有很大反差。之所以如此,是因香港近两年来经济走势低迷,若被动跟随美联储利率步伐,在经济仍处低谷时祭起加息这一经典“降温”措施,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而纠结于“跟还是不跟”的加拿大,今年1季度增长率仍是负数,如今勉强恢复正增长,高度依赖石油等资源市场的经济结构能否经得起“跟”的折腾,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会否崩盘,并造成连锁反应,都足以令加拿大央行及其联邦政府左右为难。

  其他经济体也是如此:不论欧洲或亚太,今年的表现或低位徘徊,或刚刚回暖,“是否加息”原本是它们中许多央行和政府决策层普遍讨论的话题,如果追随美联储降息,未来经济表现可能雪上加霜,但若背道而驰,又会担心资金大量回流美国造成“失血”。

  而备受瞩目的中国同样面临两难:尽管3季度各项经济数据好于预期,但这也仅仅是回暖的开始,如果“跟进”并稳住人民币,中国经济、投资市场和货币就可能成为美联储转嫁风险、市场的“蓄洪区”,反之则可能加大资金外流压力。

  至于敏感的人民币汇率,如果“稳住”(这当然意味着“跟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付出一系列代价)意味着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可能带来人民币国际地位继续上升的回报;反之,流动性可能加速向境外“撤逃”,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权注定会进行报复,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会明显上升,但也要付出贸易摩擦加剧的风险代价。

  尽管“跟不跟都是问题”,但美联储本身也并非一点问题都没有。

  去年底的第一次加息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向好已板上钉钉”的假定上,而此次确立3年升息周期则建立在同样的经济预期,和“看上去很美”的就业数据上。对此,不仅国际间、即便美国国内也有不少争议,加之去年加息后美国经济的表现,实际上表明当时加息理由并不充分,效果也难言理想,表明美联储的决策并不那么神奇。那么,谁又能保证此次美联储“大佬”们就真的算准了?

  尽管美联储地位相对独立,却不可能不受到政府更迭的影响。大抵上,此次加息延续了奥巴马时代最后两年的经济战略思路,而特朗普上台后其经济、金融思路如何,人们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将与奥巴马时代有很大反差。不仅如此,大选期间特朗普曾不止一次表达过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决定机制的不满,以及改革美联储架构、程序的意愿,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自己未来3年的“走势”都有些叵测,何况它推出的“3年利率规划”?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