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星期五周刊·2016年度作品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星期五周刊·2016年度作品
上一篇

英雄神魔怪兽,一言不合就动手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三人行》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爵迹》

《叶问3》

《箭士柳白猿》

《寒战2》

《湄公河行动》

《追凶者也》

《铁道飞虎》

《长城》

  年度动作戏

  随着华语电影在类型商业片的路上越走越远,创意缺失、重复守旧、特效环节不过关等问题都渐渐凸显。一直以来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动作”,也开始尽落下风。华语电影的动作场面打造,在今年开始以追赶者的姿态复苏。本次入选的年度动作场面,或在特效的创意完整度上有突破,或在动作戏份上具备了传统所未见的新气象……这些动作,都值得我们回味。

  最佳

  1 《三人行》

  场景:所有角色被集中到一个场景(医院大厅),所有矛盾被涵盖到一个镜头之下,形成了影片的高潮部分——有限空间里一百多个人物的慢动作群戏。

  比《大事件》的长镜头场面调度更加复杂,特殊的拍摄手法(演员慢动作表演而非慢镜头)结合特效的运用,一百多位人物仿佛在音乐声中起舞,既有枪战的真实紧张气氛,又充满荒诞的戏剧效果。《三人行》的长镜头无疑是年度华语电影最高难度动作镜头。

  2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场景:“三打”不止三场动作戏,前半段猴猪龙大战,中段的密林暗战、结尾的高潮“白骨大战”,各具特色。截至目前,当为华语电影改造古典IP最成功的特效动作典范。

  密林暗战飘飘若仙的战斗,吸取了大量中国古典艺术的美术元素,衣袂裙带的白描手法,与敦煌壁画、古籍插图中如出一辙,这份心思和创意便值得褒奖。

  3 《爵迹》

  场景:几乎所有的王爵和使徒齐聚西流岛,各显神通。几十种形态各异的魂兽形象逼真,细节展现到位,不输一些好莱坞大片里的怪兽。

  《爵迹》的CG特效时好时坏,有的场景人物肢体僵硬,面部模糊,有的却制作精良,比如打斗场面也是全片的一个亮点,场面恢弘,动作设计可圈可点。虽然不完美,但也是开了国产动作捕捉的先河。

  4 《叶问3》

  场景:叶问与泰森饰演的费兰奇三分钟室内格斗。充分展现了东西方不同拳种之间的差异。

  尽管影片整体失之古板拖沓,但几场动作戏仍是当今华语动作片的标杆。尤其甄子丹对泰森的一场,虽然篇幅较短,中国功夫斗拳王也是常规桥段,但本场动作戏依然开掘出了不少招式和剪辑上的新气象。

  5 《箭士柳白猿》

  场景:结尾塔林一战。宋洋全程坐姿足未沾地,于承惠先长枪搏箭,后空手对弓,都是华语功夫片中难得一见的景象。

  自从江湖有了徐浩峰,功夫电影从此一变,对于动作场面来说,徐浩峰最突出的贡献是将兵器械斗的对战上升到了某种“专业”的水准。本片中的“弓斗”更是罕见。此外,本片是于承惠最后一部作品,白须飘飘的“黄河大侠”从此江湖再见。

  6 《追凶者也》

  场景:河畔的职业杀手张译,絮絮叨叨之后突然变脸捅刀子,强撑不死的目标连跑带爬,头上又挨了几刀。整场戏充满着莫名的荒诞,紧张中带着喜感,以及穷山恶水间掩不住的肃杀。

  张译出演的东北职业杀手,带着强烈城乡接合部的乡土气息,杀人的时候穿着白西服,与常规的一身黑衣的港式杀手形成鲜明对比。毫不修饰的暴力场面真实感极强,尤其最后张译拿着尖刀不刺,而只向头部乱砍的场面非常具有东北特色。

  7 《湄公河行动》

  场景:商场追击毒贩的戏,融合了枪战、近身格斗、追车、爆炸各种动作片元素,动作充满设计感,完成度非常高,看得人目不暇接。

  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的动作戏上天入水,花样百出,从居民区到丛林,从贴身肉搏到高科技装备无所不用。为拍商场战斗戏,林超贤不仅把跑车开进了真正的商场里,还砸烂了商场,拍完后挨家挨户赔钱,可能是年度最“动真格”的动作戏。

  8 《寒战2》

  场景:隧道一场冷静而克制的枪战戏,在堵车的隧道这个狭小空间里,用大量近景镜头展现细节,每个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清楚地展现在镜头前,人物的走位、手中的武器也一一呈现。

  也许是受影片气质影响,本场枪战戏有种冷冷的暴力感。枪械火力的强度非常接近真实情况。本场戏的缺点在于,只是郭富城扮演的警务处长仿佛开了挂,对方冲锋枪也不能伤他分毫。年度最有主角光环的动作戏。

  9 《长城》

  场景:开场不久饕餮来袭,五军齐发全方位攻击。密密麻麻的怪兽围城,五色斑斓、团体操般的兵团作战,可算中国独有、世界唯一的动作大场面。

  张艺谋导演在对大场面动作戏的掌控上依然走在了全中国导演的前列。虽然服装兵器、怪兽等的设定是创意短板,但调度节奏、剪辑力度都是世界一流,可惜的是开场之后,长城打怪兽的场面就开始变得单调而雷同了。

  10 《铁道飞虎》

  场景:结尾火车炸大桥一场,火车、坦克、大炮以及地面上的枪战集体结合在一起,而且在惯常的“抗日神剧”的走向中,做出了小调整,以第二辆行动中的火车推动静止的火车来完成任务,有创新性。

  火车作为电影的真正主角,在动作设计的细节技巧上,以一个滑梯、两块雪橇、三根竹竿打造出耳目一新的上火车方式。据悉丁晟导演联合十一家特效公司,采用了模型实拍加特效的方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