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破解华北雾霾之谜:结论抵触非坏事

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对于雾霾的研究应担心的是,在研究层面回避甚至对雾霾无语,而不是怕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昨日受冷空气影响,北方多地雾霾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或消散。而据环保部21日晚的通报,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这轮重污染天气雾霾面积一度达到188万平方千米,几乎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据新华社报道,21日,中德两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发现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这一发现,凸显了在继续实施减排措施的同时,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对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性。

  但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所对12月16日至20日北京的采样颗粒进行分析发现,雾霾中,有机气溶胶是其中占比最大的颗粒,高达45%;硝酸盐颗粒占比24%排第二,主要来自燃煤和机动车排放等;硫酸盐占比15%,主要来自燃煤等;铵盐占比12%,氯化物占比4%。

  这两项研究对雾霾成分的归因无疑有差异,但在我看来,这未必不是好事。

  如果要根治雾霾,就要知道雾霾是什么、来自哪里、有什么成分、对人危害几何,然后才会找到有针对性的决策和治理手段。因此,对于雾霾的研究应当担心的是,在研究层面回避,甚至对雾霾无语,或麻木漠然,而不是忧患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如果从抓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思维来看,中德研究成果开出的药方,就是要优先加大氮氧化物减排力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并未开出药方,但是提出了继续探讨问题的方向,因为有机气溶胶是总称概念,具体的组成目前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只是知道其中一些成分,如多环芳烃是有机气溶胶的一种。

  对于矛盾的研究结果,科学上目前通过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一是荟萃分析,也就是向大数据要结论,把所有有关雾霾成分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以数量和频率来确定雾霾中有哪些成分和谁是第一,谁是末位。

  其次,对于雾霾的成因和成分的一些重要研究结果,进行质疑性的重复性研究,通过可重复性来确认雾霾的成分有哪些和哪几种成分占据最高地位,以及根据它们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以确定谁是元凶、次凶。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就是试错法。遇到问题先用A法试,若不行则用B法。但现在治理雾霾,已经不是盲目地试错了,而是有针对性地试错。

  无论是上述研究还是其他的研究,都已指出,雾霾的成分包括有机气溶胶、硝酸盐、硫酸盐、铵盐等,且这些成分的来源也较清楚,主要是燃煤、工业排放、机动车排放(主要不是私家车,而是大型柴油车、货车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PM2.5)。

  只有真正限制和抓住了这些污染源头,对症施治,空气质量才会有大的改观。实质上,当年伦敦雾霾,其具体成因和确切化学过程的揭开,也是个复杂过程,但确定了可能由燃煤排放造成后,也有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理。此外,这些研究的不断披露,能使我们更加重视PM2.5对所有人的危害,尤其是对孩子的严重危害,进而起而行之,在治霾上分秒必争。

  □张田勘(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