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下一篇

历史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编者:王建朗/黄克武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9月

  邓野在研究抗战结束前后国共和谈历史时有过很精辟的论断:“民国政治的真谛在于:政党与武力的高度统一。政党在作为政治集团的同时,又是武装集团,政见之争往往演化为武力之争。1944-1946年的国共谈判,在形式上表现为:国、共、美三方,尝试引进西方政治原则,以政治方式解决政见之争,避免政争导向战争的历史惯性。但这西式原则的绝对要求是:政党与武力截然分离。”一方面是政党政治的形塑,另一方面是民国初年后逐渐成形的军绅政权与派系政治对军事武力的依赖,两方面的聚合与离散构成了民国政治最基本的特质。集结两岸三地从事民国史研究最优秀学者阵容的《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是对这一基本议题最新研究成果的汇聚。贯穿全书的宗旨其实就是从政治史与军事史的坐标轴来探讨民国政治的肇端、特质、动力与趋向。就我的阅读体验而言,派系政治、革命动员和国共成败是理解这本书的三个关键词,而对于这些主题的研究恰恰是近些年民国史研究的焦点所在。 □唐小兵(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西班牙内战》

  作者:[英]伯内特·博洛滕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6年11月

  一部出自非专业史家的鸿篇巨制。写作本身,跟西班牙内战一样,是一连串奇特事件的结果。本书杀青时,作者为其耗时半个世纪的生命已奄奄一息,前言来不及修订便告别人世。

  作者的动力,来自通过讲述西班牙内战一些关键节点故事,呈现给世人一个符合事件本身分量的标本,让后人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即革命与反革命,是事物发展的两极,其起承转合,往往有一个复杂、令人疲惫不堪(扼腕三叹)的过渡,正是这一过渡,成全了它们,而结果却不是想要的任何一个。换句话说,当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中时,已获得掌权地位的中间力量不能珍惜得之不易的局面,其结果只能在两极摇摆,生灵涂炭,发展倒退。

  西班牙内战,对现代民族国家发展是一个被忽视的标本。博洛滕关心的并非内战整个过程。他突出内战起源与极左力量崛起的叙述,使这个标本的意义价值连城。将这个标本投射到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以现代共和原则建国的人类历史,或应该重新评估。在此意义上,无论如何评价本书价值,都不为过。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始人)

  《革命之夏》

  作者:约瑟夫·J·埃利斯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2月

  今年距离1776年已有整240年,《革命之夏》使回望美国现代文明何以成为可能。建国故事该如何讲述?约瑟夫·J·埃利斯聚焦于华盛顿领导的军队在纽约之战中的失败。当年处于优势地位的英军并未乘胜追击全歼华盛顿的军队,政治、军事事件得以在侥幸之中交织,在纷乱与权宜中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

  埃利斯懂得如何让一本面向大众的历史读物在叙事节奏上抓人,如何锻造一种适于严肃题材的幽默感。在历史学家“斗得血肉横飞”的领域,他辟出一块面向公众的非虚构写作空间,也将这段建国史从枯燥爱国说辞中解放了出来。

  非虚构历史写作在美国趋向成熟的背景之一,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公共史学。在国内,这种公共写作被学界谨慎待之,但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这样的畅销作品提示着它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借此刺激本土的非虚构历史写作,让学界已更新的历史知识通过有效的方式更新大众的历史认知,塑造公众对历史更柔韧而非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孔雪(新京报记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