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4: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上一篇

儿童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独生小孩》

  作者:郭婧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8月

  《独生小孩》的关键词是两个,一个是漫游,一个是孤独。

  关于漫游,有人追问,既然最终要归来,那么浪游的意义何在?人虽然还是原来那个人,但经由漫游,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关于冒险的童话具有永恒的力量的奥秘。通过一场漫游,或者历险,孩子们身心得以成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亲历,成长就在这种亲历之中。《独生小孩》是一本无字书,但故事结构恰合许多伟大童话的漫游——归来的结构,这里有童话最令人沉迷的象征部分。

  这本《独生小孩》将一种深层的孤独表达了:我们确实在一起,但想要彼此理解而不能。所揭示的孤独感,其实已经逼近了存在意义上的孤独感。但幸好,孤独是可以缓解的,是可以被安慰的。就这个意义而言,这本书是对童年孤独的一种治愈。郭婧以绘本的形式,将孤独诉说了。读者通过阅读,一则倾听了郭婧的孤独诉说,一则将自我的孤独带入了阅读过程——这就够了。

  当然,孤独并不全是负面的。有一天,小女孩内心逐渐强大,她自能正视孤独,并享受孤独。归根到底,有许多杰出的成就,都是孤独的恩赐。或者就可以这么说,郭婧借由这一创作,完成了对孤独童年的自我救赎。□蔡朝阳(作家)

  《在黑煤山上玩的时候》

  作者:[日]石川惠理子

  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3月

  这是一本很有社会介入性的好绘本,非常动人,一段残酷而真实的童年,可我们却记住了孩子之间美好单纯的情感。

  到处土地煤锈斑斑空气浑浊黑水纵流,画家只用黑灰色调,唯一亮点是孩子粉红色廉价文具。在“黑泥河”的石礅上跳跃那段,画面视角变俯视,黑水用粗重线条倾斜而下,造成小孩子在命运河流中的感受,手法笨拙得可爱,也令我想起一本日本电影《泥的河》,也是记录战后的两个孩子间的故事。

  我们生活的时代,也是孩子的现在、将来的记忆,他们眼里和我们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他们看到了什么?创作者真应该从社会和孩子两个角度都多做深入了解,而不是一回忆就失语,只能停留于个人幻想与历史虚无主义。

  创作求“真”挺难,了解多了容易绝望愤慨,太现实又可能缺少想像,而且一说‘真实’不由就会追求过度中立和理性式的冷酷笔法,但这本书的好处,就是永远用一双孩子般澄澈的眼去看待世界,包含温暖的爱意,画里到处都黑煤黑烟污水,可我们似乎看到一种玉石一样洁白发亮的东西。

  一本好的绘本就是这样的眼睛,希望以后有更多具有文化和社会意识的美好绘本涌现。□熊亮(作家、画家)

  《月亮粑粑》

  作者:蔡皋

  版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6年6月

  素净的画面,洁净的文字,偶尔一两处注释,然后,就是大面积的留白,只有天上那轮圆月,月中轮番出场的人,童谣里轮流出现的事物,分散在画面的一两处角落,文字很少,图画不大,带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蔡皋老师根据长沙童谣改编的图画书《月亮粑粑》,继续沿承了她朴素自然的中国传统画风,带给我们一本能够吟唱的图画书。画中人物憨厚可爱,调皮可亲,童趣盎然。文字由长沙童谣《月亮粑粑》改编而成,即便是用普通话读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如果换为长沙话,或者自己家的方言,也能读得津津有味。

  月亮下面是故乡,童谣声里乡音美。

  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加剧,很多传统的东西逐渐消亡,儿时的童谣,老家的方言,也被大家逐渐遗忘。蔡皋老师提起画笔,为童年创作一本能说会唱的图画书,读着这本书的无论是长者,还是幼童,都能走进乡音之美,感受童年之乐。

  “我来自传统,就想让它到图画书里去”,刚满七十岁的蔡皋老师,再一次用作品真诚而朴素地传达着自己的心声。□周其星(教师,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