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决选书单
下一篇

社科

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1890-1920》

  作者:[德]沃尔夫冈·J·蒙森

  译者:阎克文

  版本:三辉图书/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10月

  大陆中国韦伯著作翻译出版,以及韦伯研究和引用,与其思想史地位,对后世持续影响,很不相称。本书的出版,或许能让韦伯像马克思、海德格尔、哈耶克、罗尔斯,乃至哈贝马斯和福柯一样被知识大众所熟知。蒙森的笔法及撰写目标,对促成这种“熟知”至为重要——它既不是韦伯学术生涯的流水账,也不是德国政治发展中的韦伯的抽象论述,而是将德国政治-社会事件与作为政治人的韦伯在场的思考、论辩式介入,一个鲜活的记录。

  作品从头至尾精彩纷呈,其中最重要的线索是,在共同体政治进程中,如何平衡政治人言说与学者表述,学术研究价值中立原则与公民政治教育的关系。韦伯的问题及行为,都是德国特定时代的产物,它们带给我们今天的启发和警醒,恐怕同等重要。本书大约完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中和2004年两次再版。对照我们经历的历史,大陆中国读者错过了三个关键阅读阶段。2016年临近年末该作问世,不知对这一亡羊补牢之举,中文读者是该喜该忧?□刘苏里(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

  《岁月沧桑》

  作者:钱理群

  版本:东方出版中心 2016年7月

  本书是作者《知识分子精神史》系列的第三部,叙述的是1950-1960年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在一个新时代到来之际的兴奋、迷茫和挣扎。以往的类似研究大多有简单化的趋向,似乎泰山压顶的态势,让他们无从选择。

  本书通过对沈从文、废名、赵树理、王瑶、梁漱溟、郭小川和邵燕祥个案资料的文本细读,展现他们一个个活生生的复杂面相,如何迎合时代,又被时代所抛弃,如何参与“吃人”,又在“被吃”。在急风暴雨的运动之中,他们是自觉的,又是不自愿的。这是一部难得的走入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力作,作者的笔触是白描的、克制的,对曾经的前辈充满同情性的理解,但冷峻的画风背后,依然具有震撼性的思想深度。因为作者的名字,叫钱理群。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公共的政治哲学》

  作者:任剑涛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6年6月

  那些已被日常化或庸俗化的词汇,同时还可能是一个严肃的概念,如果不能清楚它们所内含的真实价值追求,将可能被误导,乃至走错方向。耳熟能详的“公共”便是如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公共”和“公共性”被混淆,似乎一切的政治体制都由于提供了必要的一些公共服务和产品,而被误读为都具备公共性质。

  《公共的政治哲学》是汉语学界首次对“公共”进行系统研究的政治哲学著作,目的是从政治生活本质上揭示公共的核心价值与政治导向。现代的“公共”,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基于自由、平等和博爱等基本政治原则基础之上的概念。这意味着,并非一切政治体制都是公共的,尽管可以提供最低限度的公共服务或产品。

  近年来,不管是公共演讲或写作,还是学术研究,任剑涛都在致力于辨析那些严肃词汇的内在差异,比如“现代”与现代;而他在这本书梳理公共的不同研究进路,严格区分了公共性与公共,具有鲜明的政治哲学思辨性,同时指出谁能创制与捍卫公共的问题,刻画公共的政制基础,而所有这些,却正是百年来中国追求现代化的方向。□罗东(新京报记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