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2:健康周刊·封面报道/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2:健康周刊·封面报道/专题
上一篇

康宝莱特级服务商:帮助别人是对自己的认可

姜德春、邹迎春夫妇结束多年生意、放弃银行工作,在康宝莱实现自我价值

2016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姜德春、邹迎春献出爱心,为双胞胎听障兄弟装上人工耳蜗。

  不顾亲朋的反对,邹迎春毅然决然地从银行离职,和丈夫姜德春来到一个可以实现人生目标的平台——康宝莱。“我们想找一份能长长久久的事业,这个公司非常有爱,实力也强大。”从2007年3月进入康宝莱至今,他们做到了特级服务提供商,除了实现最初的经济目标,也收获了内心满满的爱。连续四年,夫妻俩合捐或独立捐赠了四名听障儿童做人工耳蜗手术,共计50万元。

  从银行到康宝莱 他们为自己未来买单

  加入康宝莱之前,邹迎春在国有银行工作,高龄产子加上此前工作上的压力,让她的健康状况非常糟糕,休了长达一年半的假。“连续失眠,内分泌失调等,一直上不了班。”丈夫姜德春也因为做生意的缘故经常吃吃喝喝,体重飙升到197斤。

  2006年,姜德春经朋友介绍用上了康宝莱产品,两个半月成功减重40斤。2007年,邹迎春也开始用康宝莱产品,之后切实感到了身体的变化。此时的邹迎春面临一个抉择——跳槽。从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收入增加很多,但压力随之也增加。“在银行,一般到45岁会退到后台,甚至可能回家,我们想找一份长久的事业。”邹迎春很看好减肥和健康饮食市场,尤其是早餐市场。“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自己使用产品做分享就可以开始做,我们就决定全职做康宝莱了。”

  2007年3月,在家人的坚决反对下,邹迎春辞掉了银行的工作加入了康宝莱,姜德春也开始着手结束以前的生意。由于熟人反对,加之康宝莱当时刚进入中国不久,创业初期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们开始大量宣传、分享,从陌生市场入手,短短3个月就建立了市场。

  2014年,康宝莱提出“顾客元年”的概念,推出了营养加健康运动的社区文化理念,他们以俱乐部体验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客户。现在,当初反对他们的人改变了说法,夸他们做什么都能成。“看好了就要义无反顾,即使是至亲也不能为我们的未来买单,如果当初听他们的反对,我们损失是最大的。”邹迎春说。

  从挣钱到助人 他们的价值观发生改变

  康宝莱创始人马克休斯有句话一直影响着姜德春夫妻俩:“必须用心底的爱影响和对待他人。”在康宝莱的这些年,他们的价值观有了根本改变。最开始为了挣钱而加入,随着积累和沉淀,他们发现,自己能够帮助到他人改善健康状况、帮助更多人成功,甚至有能力帮助困境中的人,已经与最初的目的有了根本性的不同。“这家公司做到一定成绩的人,经常会参加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捐钱修路、捐助儿童学校、救助困境儿童等。当时我们没有能力,但也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帮助他人。”

  2013年,姜德春夫妻俩接触到了康宝莱天使听见爱项目,认识了一对来自河北农村的双胞胎听障兄弟。孩子的爸爸是汽车修理工,妈妈是清洁工,他们卖了房也只能为一个孩子安装人工耳蜗,在幼儿园里,听不到声音的那个孩子只能孤独地缩在角落。这是姜德春夫妻帮助的第一个听障儿童,虽然能力有限,他们仍捐出5万元,与其他康宝莱服务商一起帮这个孩子装上了人工耳蜗,“孩子们现在很健康,很阳光,每次看到当时拍的视频我们都感触颇深。”

  2014年,他们又合作捐助了第二个孩子。“等我们有了更大的能力,就独立捐助。” 

  2015年,随着收入的提高,他们实现了当初的承诺,并连续两年独立捐助。“我们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帮助别人,真做到这一步时,挺感慨,这是对自己的价值的认可。”夫妻俩说,看起来是他们在帮助别人,其实他们内心的成长和回馈是最大的。

  康宝莱公益基金会天使听见爱项目

  2009年康宝莱发起了“天使听见爱”项目,旨在帮助家庭贫困的重度听障患儿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回到有声世界。截至今年10月,项目捐款累计超过4600万元,共资助150名患儿。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