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携程、途家、去哪儿等都有着国际化与线上线下融合的战略。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将会紧缩的2017年,整合仍是市场主旋律。对携程而言,不断进击国际市场的同时,国内市场的整合以及并购协同业务以及现有营收结构的优化也是其重点。对于途家而言,包括国内和国外的并购整合也会继续,一方面实现与途家自身产业链和业务的互补,另一方面则实现双方企业文化契合。
携程
“寡头”的雄心与布局
国际化已经开启
“国际化”是携程2016年投资并购的显著特色,从投资印度在线旅游公司makemytrip到美国三大旅行社以及skyscanner,一招比一招猛烈的招式都将携程的国际化野心表露无遗。
携程通过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投资的印度最大OTA makemytrip,使其在快速成长的印度在线旅游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此投资之后的10月份,makemytrip与ibibo集团合并,将印度多个重要旅游品牌归于一家,携程也获得了这家规模与实力翻倍的印度旅游公司10%的股份。
携程收购美东、美西两大华人地接社纵横、海鸥,并联合途风达成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使得携程在2013年收购并已完成整合的北美预订平台途风的资源实力更进一步。可以看出,有了途风为基础的北美资源参考,携程此举的资源整合是可以节省一些“弯路”时间和成本的。携程通过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了对北美资源的再整合,并以此建立起来了壁垒优势。
对天巡的收购,是携程2016年下半年最引人注目的投资动作。携程CFO王肖璠表示skyscanner的这笔投资,从有了投资条款清单到最后签署买卖合同,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持续发力酒店生态圈
酒店业务是携程发展到现在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携程引领市场的基础之一。在持续整合去哪儿等酒店资源以外,携程还在今年9月和11月,与上千家酒店签署了两轮将在售前、售后服务等方面与酒店建立紧密联系的总经销协议。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携程海内外合作酒店总数超过122万家,其中,国内酒店覆盖达46万家,并拥有业内最大的国际酒店库存。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携程住宿预订营收为21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17%。
易观智库分析师朱正煜认为,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携程对于去哪儿的整合是顺利的。当前的携程系是国内酒店量覆盖最大、话语权较强的旅游企业。如果单从渠道竞争角度来看的话,短时间内的携程几乎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包括今年呼声很高的美团酒旅,虽然它的间夜量级很高,但是在覆盖度以及酒店服务能力方面还是有所差异。
在朱正煜看来,携程酒店资源方面重要的弱项是在其酒店PMS技术层面,在这方面阿里未来酒店的技术投入是相对较早,也较为完善的。酒店PMS和直连之间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因此携程也在这一方面一直铆足力气直追。在今年不仅采取了众荟与阿里石基战略合作的策略,还在12月份,通过去哪儿连续两次增资众荟。可以看出,携程在酒店PMS领域的决心。虽然与石基的合作并没有再多的信息透漏,单是这一举动也多少能让人看懂些心思。当然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会让双方在酒店PMS领域的“友好”状态太持久。
持续加注旅游板块
相比过去两年携程在旅游产业链中的大量投资并购,2016年的投资策略已经明显趋于谨慎,但是旅游板块的投资与并购一直都属于其大手笔之一。透过与华远的交易,与众信建立紧密关系,从而在欧洲旅游目的地市场上获得了更加稳固的采购产品资源。携程今年最大手笔的操作落在了旅游百事通,虽然并没有披露具体的投资金额与股份份额,但是结合去哪儿早期的5亿元战略投资,携程基本实现了对旅游百事通的绝对控股。近期,携程与旅游百事通已经完成了系统对接。旅游百事通全面引进携程优势资源并上架5000多家门店,直接面向二三四线城市的游客销售,其产品也在携程网站上被游客轻松搜索到。
携程度假部与去哪儿度假的正式合并,不仅成为去携合并后又一大显著的整合动作,也暂时平息了纠缠了许久的2016旅游合并大事件悬念。
不难看出,携程始终围绕着旅游产业链,不断打造可以提供全产品内容的一站式旅游服务,构建携程式生态圈,从中不难看出携程在产品与战略上的布局与雄心。携程CEO孙洁表示,在当前亚洲,还没有第二个像携程一样的全产品线的OTA。
确实,起码在当前的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上,携程的寡头垄断地位短时间内并不容易被打破,而这似乎也让携程距离其第四极梦想又近了一些。
途家
两次并购后一家独大但行业洗牌仍需努力
途家的2016年通过买买买,不断合并与收购拓展市场。
6月22日,途家并购蚂蚁短租,使其成为途家全资子公司,并购后,双方保持品牌及运营的独立性,核心团队架构保持不变。此次合并后的两个月,双方的订单数据一度达到峰值。8月4日,途家总订单达到了56473间夜,是迄今为止中国住宿分享领域最高单日订单交易纪录。蚂蚁短租的日均订单达到10000间夜,为合并前的5倍。
10月20日,途家合并了携程去哪儿旗下的公寓业务,成为国内非标住宿行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此交易后,途家将从携程、去哪儿导入包括库存、流量、品牌、运营等多方优势资源,携程、去哪儿的公寓民宿频道,则成为途家的流量入口。
此次的公寓并购,对于携程而言,在民宿短租领域有了进一步的加持;而携程将并不擅长的民宿线下服务团队交由更擅长的途家来做,不仅增持了途家上市的估值,也增加了其库存量。这两笔大的合并动作,使得途家不仅完成了线上平台的整合,在线下也基本完成了从公寓、民宿、短租、长租等较为全面的非标业务整合。
朱正煜认为对于携程去哪儿公寓业务与途家以及蚂蚁短租等的整合,已经打通的库存在渠道方面不成问题,关键是看其整合后的业务订单量是否有激发,交易是否活跃以及服务是否标准等等。但途家认为此次的合并时间尚短,暂时无法给出整合方面的相关信息。
虽然从目前的短租市场格局来看,途家的连续两次大动作的并购使其成为国内短租市场一家独大的企业。依据公开资料,途家现有45万套房源,蚂蚁短租此前公布的数据是,国内300多个城市拓展超过30万房源。小猪的数据是国内251个城市,有超过10万套房源和500万活跃用户。
但是随着同一梯队的小猪的同样加速度整合、融资,加上Airbnb高调入华以及传闻很真但尚未并证实的小猪与Airbnb的联合,2017年国内短租行业更可能会形成的竞争格局是,要么三足鼎立,要么两巨头相争。再加上短租与酒店行业日益明显的竞争趋势,2017年的短租市场可谓爆点重重。
去哪儿
以私有化为标志的平稳过渡期
自从去携合并之后,业界对于去哪儿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双方的业务整合以及协同效应方面。事实上,这确实也是去哪儿2016年的主旋律。
对于去哪儿而言,年初的机票航司事件,使得去哪儿在机票领域遭受了重创,而随着与航司关系恢复后,去哪儿赖以生存的平台模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与携程机票业务的整合后,去哪儿机票的基因已经发生本质变化。
而去哪儿的酒店业务的整合,从业务部门的整合到终止与高星酒店的合作再到佣金的提升,其业务调整遭遇了换血般的洗牌。在过去的一年里,去哪儿的酒店业务除了承担收入业绩的压力外,还要在前线直面美团酒店的市场对抗。
除了业内关注的业务整合以外,去哪儿私有化事件是其资本方面的一个转折事件。从6月份收到私有化要约到10月份确定达成私有化协议后,去哪儿对外的资本财务声音明显变少,除了从携程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获得去哪儿提前一个季度实现盈利以外,还有就是11月底曝光的私有化细节显示其会在2018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在被并购之后,携程和去哪儿都表示,去哪儿会独立发展。但是从2016年的发展来看,去哪儿已经开始了全面的携程化,无论这其中是被动还是主动。确定私有化的去哪儿在资本方面的动作,可能会更多地配合携程进行,而至于2017年完成私有化的去哪儿的具体走向,还是看携程的意思吧。
有人认为去携的合并意味着在线旅游行业的“尘埃落定”,是PC是时代的OTA终结。去携的合并直接成就了携程的寡头地位,而自去哪儿之后,能与携程抗衡的在线旅游企业似乎略显单薄。虽然携程仍是当前在线旅游市场上盈利的企业,但是随着有资金、有背景的飞猪等的加速发展,未来很快会有改变,起码“不单薄”的第二的位置空缺不会太久。
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真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