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特别报道

汶川之后,他与防灾减灾结缘8年

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刘国强用模拟人演示应急救援方法。采访对象供图
如何推荐青年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微信号:xjb-jingshier),点击“榜样推荐”,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第22期

  姓名:刘国强

  年龄:39岁

  社区:东城区北新桥街道藏经馆社区

  事迹:由于汶川地震,刘国强和伙伴们走到一起,组建了“平安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2012年11月,他带领部分主创人员全职运营“平安星”,用他们的研究成果“综合逃生法”,在全国400多所学校普及逃生知识、开展防灾演练。到2016年12月为止,共计开展数十个公益项目,直接受益人超过10万。

  榜样说:整个行业都在最初级的阶段,这是难点也是机会。高手是孤独的,先锋是勇往直前的。

  因为汶川地震,还在而立之年的刘国强成了名公益人,从此与防灾减灾结下不解之缘。

  作为“平安星”减防灾教育中心的发起人,他以师兄姚攀峰自创的“综合逃生法”为基础,在全国400多所学校传授逃生及其他安全知识。

  刘国强说,做公益不能“只有好心眼”。他希望传授专业的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让孩子们能够在危险来临时保护自己。

  从科技志愿者到公益人

  刘国强至今还记得汶川地震那15个被压在水泥预制板下面的孩子。那时,从清华毕业8年的他已经是一家外企的销售总监,生活无忧。看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时,他总是流泪。电视上播报了15个孩子被压的新闻,他分析是因为在楼梯间发生了踩踏,最终丧生。

  这让刘国强萌生了去灾区的想法。在朋友的帮助下,他联系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以科技志愿者的方式参与救灾。那段时间,他请了年假随队到北川,又到了唐家山堰塞湖。

  这支救灾队伍在山里架设了14个宽带无线信号观测点,还成立了“地震教育网”,网站意图宣传防灾知识,并提供实战演练机会。

  草创那几年,“地震教育网”只有30多名志愿者,多是各大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团队主做线上活动,然而数据并不好看,“看这些的都还是专业人士,我们希望普及的是普通大众的观念,这些人没有看”。

  救援过后,刘国强不想再等了。他辞去外企的工作,希望全身心投身公益事业。他说,想为了理想而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刘国强的公益第一站选在了友成基金会。在这里担任两年救灾部门项目官员之后,他全职投入到了“平安星”——清华师兄姚攀峰创立的志愿者组织。

  2012年,随着发起人退居幕后并提供智力支持,刘国强正式将“平安星”注册成机构,成为一家民非组织,专门为灾害多发区域的学校学生们培训相关的地震逃生知识。

  安全体验馆走进社区

  此后的“平安星”逐渐将重心放到线下。他们走进震区学校,告诉学生和校方如何组织演练,“收到不错的效果。”

  刘国强觉得,地震逃生有些治标不治本。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将培训的内容从地震逃生扩展到减防灾知识。

  几年间,刘国强和团队先后到了400多所学校,除了北京,还辗转云贵川、河北、宁夏等灾害多发地区。每到一处,都要测量计算楼梯间安全通道宽窄,人流量,据此再去完善求生方案。“经过我们的培训,有学校的疏散速度从两分半提高到1分10秒。”刘国强说。

  在北京朝阳区朝外大街吉祥里小区的一处地下室,400余平米的“平安星自救互救安全体验馆”如今已运营7个多月,面向普通公众开放。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专业的防灾减灾技能。

  采访当天,在心肺复苏体验区,刘国强跪在一具人体模型旁边,演示心肺复苏,动作相当娴熟。虽然已经当了几年机构负责人,遇到培训时,他仍喜欢亲力亲为。

  体验馆里还展示着他们自编的安全教材和视频。其中有一种叫“综合逃生法”,就是结合中国建筑的特点自创的。为此,他还自学了结构力学等建筑学方面的知识。

  这套综合逃生法包括目标安全区、逃生行为、逃生路径、逃生流程方面的内容。他说,国内一些民居抗震级别低,地震发生时,每个人都应该预先知道有几个安全通道,遇到地震时应该摆臂蹲膝小跑,钻到课桌底下时,应该握住桌腿,避免被砸伤。

  “体验黑暗”的公益创新

  在一次次前往灾区的过程中,刘国强发现山区的孩子是摸黑长途跋涉到学校上学的。2014年底,“平安星”首次发起“上学路上要有光”的公益项目,为山区孩子募集可供照亮上学路的太阳能灯。

  但要让更多的人愿意了解这一状况伸出援手,并不容易。多年来,刘国强也一直在探索公益创新。此前,他在香港了解到“黑暗体验”活动。受到启发,他决定在北京举办类似的活动——“黑暗中对话”,希望城市人能感受到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也增强彼此的凝聚力。

  今年,“平安星”在安全体验馆内多次举办该活动。

  在安全体验馆内,社区居民、白领、公益人等,每隔一个月都受邀感受“黑暗”。体验中,馆内的灯突然全部关掉,黑暗中,志愿者们带着恐惧、担忧、焦虑等不同心情参与寻宝,品尝自助餐,躲避障碍物,逃生,对话交流等环节。全程近一个小时的体验让体验者感慨颇多。参与体验的小区居民申先生说,“体验中,黑暗给我带来了害怕、焦虑,甚至绝望,但活动结束时,微弱的灯光突然亮起时,我太兴奋了。我们想尽办法发动亲友捐灯。”

  郭淑芬是一家机构的职员,今年受邀参加了两次。她说,这样的活动形式近年越来越普及,但经历下来,还是会激发她做公益的热情。她对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体会愈发深刻,后来还通过微信给孩子们捐了款。

  11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宝马展上,三一集团、三一基金会主动向刘国强伸出橄榄枝,在万人场馆发起了“黑暗挑战”深度公益体验活动。三天时间内,781名体验者共筹集近800盏太阳能灯,这些灯被送往云南鲁甸地区的龙家湾小学、跨山小学、新林小学、岩头寨小学四所学校。“我们通过黑暗体验这个产品在逐步探索公益市场化,让更多公众了解公益原来这么有趣”,刘国强嘿嘿一笑说。

  团队仍在探索可持续

  回首8年公益路,刘国强很感慨,“刚入行时只想着要做好事,入了行才发现,做好事比做商业还要难。”他发现,只有好心眼是不够的,更要懂得如何集结社会资源,如何让更多人因此受益。

  “平安星”已培训了500名志愿者。他们像种子一样,把安全防灾知识带往各地。

  刘国强说,志愿者业务的确需要花些心思。“这些人来自全国各地,人员分散,时间也不统一,需要专人沟通。”

  目前,“平安星”只有7名正式员工,尽管还会通过各种方式招募志愿者,但刘国强觉得,这远远不够。

  “平安星”的小伙伴轩子说,刘国强这几年只是靠一家基金会资助公益人士的每年10万元生活,却鲜少对人提起。

  刘国强坦言,用公益养活团队不那么容易。这两年,他和团队开始转换思路,把重心从基金会项目筹款,逐步转换到自盈利项目,探索以社会企业的方式运营平安星。

  在他看来,社会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正常的盈利所得是为了再投入到项目运作中,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换一种方式做公益,也许能更持久一些。”刘国强说。

  【大家问】

  问:公益人不容易,大家都在赚钱买房子买车,你怎么回应这些现实问题?

  答:做公益的人和大家都一样,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工资是比一般职员低点,但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愿意放弃一些。将来随着我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和产品,相信低收入的生活也会改变。不管怎么说,养家糊口和信念如果都兼得,我想这是再好不过了。

  问:一发生大灾难人才会关心去学习安全知识,平时没有人关心这些,你怎么去推动呢?

  答:你说得对,的确只有发生了才会去重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意识。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和大家息息相关的体验式学习,比如心肺复苏,儿童意外伤害,还有户外安全等等作为切入点来普及,提升安全意识。

  问:想当你们志愿者,如何加入?

  答:欢迎大家加入,我们有志愿者培养体系,对志愿者的要求比较高。志愿者通过培训后可以参与我们在北京、云南、贵州等地的志愿活动。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安全体验馆”留意我们发出的招募信息,或者发邮件给我们info@pinganxing.org,留下电话和邮箱信息,我们会定期发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曾金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