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加强购汇监管,利于清除灰色地带

2017年01月03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个人购汇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是“旧闻”不是“新闻”,购汇监管加强只是说在规定的执行、落实上比以往更加严格,而不是购汇政策有什么实质性变化。

  境内个人购汇监管开始加强。据报道,根据外汇管理局要求,2017年起,购汇流程与去年比有所变化,无论是手机网银、网点自助购汇机还是网点柜台购汇,都需要先填写一份《个人购汇申请书》,申请书上载明,“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局这一做法,立刻引发外汇市场关注。

  这一政策被社会解读为,外汇监管部门出手干预人民币汇率的信号。

  事实上,上述个人购汇方面的限制性规定是“旧闻”不是“新闻”,购汇监管加强只是说在规定的执行、落实上比以往更加严格,而不是购汇政策有什么实质性变化——按照我国资本项目现行的监管规定,居民购汇用于境外投资本身就是不合规的,而过去之所以长期放松监管,可以理解为在不影响国内经济、金融秩序的前提下,主动顺应人民币国际化趋势的需要。

  从监管加强的初衷来看,限制投资性购汇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使外汇政策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而且相比其他措施,采取这一措施比较温和。我们看到,自2015年汇改以来,政府对人民币汇率的直接干预越来越少。然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我国资本市场整体上仍处于开放初期、且实体经济面临较大压力的特殊情况下,有限度的干预仍有其必要性。

  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加强监管的措施显示出了克制。一方面,5万美元的自由换汇额度没有缩减;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汇率持续疲弱,但直接的汇率干预基本淡出。因此,中长期来看,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将主要是市场因素而非行政因素。

  其次,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在资本项目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过去银行对个人购汇的用途不加审核,既不符合规定,也不利于监管。由此造成的灰色地带,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因素。事实上,近年来个人海外资产配置、海外资本市场投资,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大行其道。而对于遵守规定的个人,弱化规定的执行则是不负责、有违公平的行为,也是对违规换汇行为的变相鼓励。

  不过,也应该看到,相对于企业的海外投资、并购等等换汇需求,个人换汇的市场规模仍然不可比拟。但是,强化对个人换汇的监管,却有极大的舆论放大效果。这一方面固然表明了维持汇率稳定的决心,也让外界看到了行政干预手段的局限。

  而且,在社会层面来说,很多不了解外汇市场和国家外汇政策的普通民众,也可能产生一些情绪的波动。这一规定增加个人申报义务,虽然没有实质上加强购汇管制,只是形式上增加一个申请书,增加监管流程,但也足以触动市场情绪,引发市场遐想。所以,有关方面也需要正视这种情况,需要向公众做更多说明,安抚社会情绪。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一方面也是信心和预期的稳定。这些工作仍然不可偏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