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5:特别报道

她还没有孩子 却为患儿建起“一个家”

2017年01月06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2016年12月30日,春苗基金会秘书长崔澜馨。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2016年12月30日下午,崔澜馨来到“小婴儿之家”看望患儿,与孩子们做起了游戏。
如何推荐青年公民榜样?

邮箱:xjbgandong@126.com

热线:010-67106710

微博:发微博@新京报

微信:关注公众号北京知道

(微信号:xjb-jingshier),点击“榜样推荐”,回复信息或留言至后台。

  第25期

  姓名:崔澜馨 年龄:38岁

  社区:顺义区李遂镇

  事迹:辞掉年薪15万元的管理工作,和合伙人刘东医生一起创立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至2015年,基金会共为2349名孩子提供“救助”。这背后不止于生命关怀,更是一套从生命关怀到教育、再到社会融入的全线体系。

  榜样说:人活着就要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要看到孩子们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人们以为的、或能够轻松给予的需求。

  7时的闹钟响起,起床;15分钟洗漱完毕,出门;管理层开会;拜访民政局、捐赠方;项目线走访……才过了四天,崔澜馨的车就耗掉了一箱油。

  初次见面,她刚结束一个管理层会议。藏蓝色长羽绒服、双肩背包、平底休闲鞋、长发高高盘起、走路生风,一副随时准备出发的样子。在去往项目地的路上,她说:“有什么问题就先问吧,我比较习惯这样。”对她的采访,也多是在穿梭于不同项目地点的路上进行的。

  她是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的创始人兼秘书长。2010年,崔澜馨辞掉15万年薪的管理工作,与合伙人一起创立基金会。在这里,她每天要见很多人,做诸多事,跑许多路……早中晚的时钟界限变得模糊,北京的四季分明也被抹去,有时连她自己也很难分清工作和生活。

  薪水,按她的话来说,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做公益的事情,又何必分得这么清呢。”崔澜馨说。

  6年公益

  弃15万年薪办基金会

  1997年中专毕业后,崔澜馨在河北承德市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了4年。骨子里“不安分”的劲儿,让她来到北京。她做过销售,干过行政,也当过老板助理,几年的历练,崔澜馨的职场生活变得从容。

  2006年的一天,她通过一个活动网站,偶然认识了经常为孤残儿童义诊的医生刘东。

  起初,刘东邀请她参与志愿活动时,被拒绝了——“到底能为孩子们带来什么?”她怀疑。

  直到有一次,刘东到顺义区一个孤儿寄养点进行义诊,人手实在不够。崔澜馨基于义气帮忙。“没想到,这件事让我的人生产生重大转折。”

  当时的场景,崔澜馨至今仍历历在目。“那里的孩子与很多福利院的孩子不同,他们也有病痛,但看起来很快乐。”

  真正让她改变心意、下定决心跟着刘东一起做公益的,是刘东的一个动作。

  “有医生直接把冰凉的听诊器放在孩子胸口。我小时候就是,对那个冰凉的听诊器很害怕,觉得那是‘怪兽’一般的存在。”崔澜馨回忆。

  但刘东不一样。当时,他双手握着听诊器,认真地对孩子们说:“你摸一摸,这个有点儿凉,但它不会伤害你,你不要害怕。”说着,便把听诊器的探头先放在自己胸口,让孩子们听他的心跳。

  崔澜馨意识到,公益原来是这样温暖又有价值的一件事。之后,本就喜爱组织聚会的她,开始自行组织公益活动。联系留守儿童学校进行自费捐助,发起“认领”学习用品赠给孩子们……她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也慢慢加入其中。

  2010年,崔澜馨辞掉了年收入15万的管理工作,与刘东共同发起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两人承诺:最少工作十年,信任、竭力、不退出。

  2349次救助

  治疗并照料患儿3年

  至2015年,“春苗”共为2349名孩子提供了救助。在基金会项目中,集中着病痛、甚至时有生命消逝的“小婴儿之家”,是最让崔澜馨揪心的地方。她介绍,“小婴儿之家”主要接收早产、患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及低体重的孤儿,并提供紧急医疗服务。

  尽管在出生时或肢体残疾、或身患病症,但能被送来的患儿们,总归是在大不幸时遇到了惊喜。一些患儿本已经被医院“放弃”,又在这里寻回了生命,且日趋健康。

  齐齐(化名)是“小婴儿之家”里的“老大”。不到4岁的他,从出生时就遭遇了太多病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斜颈、喉部肿瘤……出生不久他便被父母送到了山西当地的福利院。3年前,几乎在死亡线徘徊的齐齐转到“春苗”,并在这里完成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肿瘤切除手术。

  “小婴儿之家”设在顺义区一个约400平米的复式小楼里,内有55张床位,目前住了54名患病孤儿。在这里见到齐齐时,正值午餐时间,因喉部肿瘤手术被切开气管的他仍不能发出声音,但已经能进食。

  护理人员轻轻晃着他的身体,每次半勺给他喂奶。喝奶时,齐齐很安静,当看到“小婴儿之家”负责人李迺茹时,他兴奋地伸出了双手,被李迺茹轻轻抱在怀里。

  “以齐齐目前的身体情况,其实可以转回之前的福利院。但他的病症太复杂,我们放心不下,一直照顾了他3年多,把他‘熬’成了这里的‘老大’”,她笑着说。

  据了解,每年约200患儿在“小婴儿之家”接受过养护和康复训练,其所属的“小花关爱”项目目前配有70多名护理人员,包括医疗组11人。大多数护理人员已在这里工作了数年,也倾注了全部的爱与耐心。

  3线并行

  “小树”有“家庭”呵护

  春苗的“小苗医疗”和“小树成长”——特殊儿童学习康复中心和构建模拟家庭项目,与“小花关爱”并行成线,帮孩子们回归原有的生命轨迹。“不仅是简单的生存,要让孩子们的一切都有继续的希望,让孩子们的一切变得没有什么不同。”崔澜馨说。

  其中,“小树成长”通过建立模拟家庭,为孩子们构建人际交往与自食其力的观念,让他们能自然地融入寄养家庭和社会。

  该项目设有6个模拟家庭,每家4到6个孩子,“家长们”编号为“一家妈妈”、“二家爸爸”……他们成为“模拟父母”的机缘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对身患疾病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们的爱与关心。

  因接收的孩子们身患疾病复杂,突发情况几乎时时都会发生,这些模拟“爸爸妈妈们”常年不能成宿地睡觉。

  于淑香做“模拟妈妈”十年了。对她来说,家庭虽然是模拟的,但母亲与孩子间的爱与别离却是真实的。“每次送走一个孩子,我都会把头发剪短一段。以前我的头发长到腰这里,现在都变成齐耳短发了。”她以剪发的方式表达对孩子们的不舍,也常用“他们被领养到环境更好的地方”来安慰自己。

  选择将模拟家庭作为一种救助模式,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崔澜馨解释,“有些公益组织只做疾病救助,但他们不光要活下来,还要有家、快乐地进入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说,救助从来不是一个点,而是一套从生命关怀到教育、再到社会融入的全线体系。

  如今,“春苗”正在茁壮成长,帮助更多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务。“幸运”也在眷顾,崔澜馨说,目前“小花关爱”项目占地400平米,房东基于对“春苗”的支持,租金分毫未索。2017年,“小婴儿之家”和“小苗医疗”会搬到一个近2000平米的复式小楼,附带近2000平米的大院子,新房东也只收少量租金。

  对于这样的深情善意,崔澜馨很感动,她说,如果自己是一阵风,“那就只有更拼命地去吹。”

  【大家问】

  问:如何想到为患儿建“模拟家庭”?

  2013年夏,在小婴儿之家,一位患儿张开小手让我抱,当我拥他入怀时,一声稚嫩的“爸爸”吓了我一跳——护理人员全是女性,孩子们思想意识里有“爸爸”这个角色,但他们不知道应该管谁叫“爸爸”。这是一种对家庭角色认知的缺失。

  因此,“春苗”非常强调“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招募真实的夫妻,租一个三居室,与4-6个孩子组建家庭。家里有男生、女生和父母的房间,要让孩子们知道男女有别,学会独立,父母中一个人可以出去工作,让孩子们了解未来自己也会做父母,也需要工作,现在要好好学习,增长能力。

  问:完成“十年之约”后会离开“春苗”吗?

  答:不会离开。近两年,也有别的机构找过我,薪酬是这里的五倍以上,但我回答说,“春苗”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样。但如果有一天,春苗的管理体系更为完善,可以独立发展时,我可能会转到后台等位置,也可能会尝试在公益领域做其他的事情。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潘佳锟 实习生武琳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