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年度好书·畅销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3:年度好书·畅销

肯·福莱特 伟大的故事,会寻找真正的读者

2017年01月10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肯·福莱特
(Ken Follett,1949-),当代大师级惊悚小说作家。1949年7月5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加的夫,先后在哈罗·威尔德语法学校和普尔工学院学习,1967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哲学。代表作《针眼》《圣殿春秋》等。
摄影师/Olivier Favre
《巨人的陨落》
作者:肯·福莱特
版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6年5月
《巨人的陨落》通过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五个家族的起伏,展现了帝国间的沉浮与重生与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致敬辞

  一战恢宏的历史画卷在作家肯·福莱特的笔下徐徐展开。没有教科书式的年份和事件堆叠,也不似好莱坞大片单纯追求战争给人的视听冲击。他以非虚构的写作手法写小说,不容许任何史实上的错误或虚假;又以小说家非凡的想象力,赋予历史人物以饱满的生命。他带领我们钻到历史的幕布后面,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一窥宏大的历史与我们不曾生逢的年代。

  我们致敬《巨人的陨落》,致敬福莱特先生以持重、精湛的文笔,在学院派的历史写作与民间娱乐式的历史写作之间,开辟出了一条堪称完美的通衢,它直指普通人在历史之中跌宕起伏的命运,直指人类在面临抉择时的邪恶与善良。

  ■ 阅读肯·福莱特

  小说像一扇窗,人从窗里看风景

  2016年5月,《巨人的陨落》中文版问世。作为肯·福莱特“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这部将近60万字的三卷本历史小说从1911年写到1924年,内容囊括一战、俄国革命、二战、冷战、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在长达四十二章的篇幅中,肯·福莱特将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历史穿插叙述,从威尔士矿工出身的姐弟、威尔士贵族兄妹,写到美国白宫的年轻助理、痴情的德国情报官、俄罗斯的孤儿兄弟。战争与历史不再冷酷无情,而是和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

  福莱特是一位严肃的小说家,他书写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展现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挖掘出空洞抽象的历史名词背后的血与肉。为了力求每个细节的准确,他雇来8位历史学家校勘书中的史实错误。他的原则是:“要么某一场景真实发生过,或者有可能发生;要么某些话真正说过,或者有可能说。如果我发现有某种原因让某种场景不可能真正发生,或不可能说出某些话——例如某个人物当时处在另一个国家,我便将其略去。”

  或许,正是认真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加上娴熟的历史写作,让读者沉浸在福莱特笔下人物的命运和情绪之中,也让这部书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畅销书。2010年9月,《巨人的陨落》英文原著初版上市后,登上《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第一名,2012年9月再版,再次荣登《纽约时报》小说畅销榜第一名。在欧美上市仅十周销量即突破200万册。《巨人的陨落》的美国出版人、企鹅出版集团总裁布莱恩·塔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本大书的爆红让他万分感慨:全世界都流行轻阅读,“即短篇、轻小说、140个字,似乎成为了大众阅读的标配,这本大书反其道而行之,里面几乎每一页都有故事发生”。

  2016年5月《巨人的陨落》中文版问世,不到两个月销量突破十万册,网上好评如潮。作家马伯庸评价说:“《巨人的陨落》以小言大,见微知著,我们阅读的是几簇浪花的起伏,却能感受到大海的深邃与广博,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上海读客图书编辑、《巨人的陨落》的责编闵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个真正伟大的故事,是不存在任何阅读障碍的,是可以引发绝大多数人的共鸣的。我们不应该小瞧了中国的图书市场,更不应该小瞧中国读者的阅读能力。《巨人的陨落》的畅销已经证明‘碎片化阅读’只是一个伪命题。”

  如今,中国图书市场上的历史类书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逻辑严密、论证严谨的“学院派”历史写作,一类是以调侃、娱乐大众为主要目标的“民间”历史写作。这两类历史写作水火不容,区隔出两类历史书的读者:以学习和研究历史为目的的读者,以及以轻松阅读为目的的读者。

  而《巨人的陨落》的出现,恰好弥合了两者之间的鸿沟,以写小说的方式展现历史,以历史中真实的人和事丰富小说。这部小说的畅销,印证了福莱特非虚构历史写作方式的成功,也为我们的历史写作和阅读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本。

  按照以往的经验,畅销意味着迎合大众,通过博人眼球的包装和文案,轻松甚至娱乐气息浓厚的写作方式,获得关注和销量。形式高于内容,成为产业的文学以及成为明星的作家,让“畅销书”一词失去了它本来的权威,成为这个时代畸形的附属品。

  肯·福莱特这样期待自己的作品:“我的小说就像一扇窗,读者不是在看窗,而是从这扇窗里看风景。我希望我书里的字都是透明的,读者忘记我的写作特征,专注于感受情节。”

  ■ 对话肯·福莱特

  创造一批小人物,让他们参与大历史

  新京报:最初是什么启发了你创作《巨人的陨落》?

  福莱特:我问了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哪一个时代最激动人心、最跌宕起伏、最暴力?答案显而易见——20世纪。就这样我开始构思一部讲述20世纪的小说。

  新京报:作为“世纪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最初创作这部小说想要达成怎样的目标?

  福莱特:20世纪是我们的父辈和祖父辈创造的,也是由我们创造的。这是我们的故事。我想要做的,是理解并向读者阐述:我们的现代世界是如何成型的——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民主、女权主义,与此同时,写下一个能俘获全世界读者的心的惊心动魄的故事。从目前的销售状况——已经售出2000万册来看,读者确实很爱读“世纪三部曲”。我相信,只要读完全书,读者一定会对近代史有更加深入且真实的理解。

  新京报: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因为这部小说的体量巨大,人物关系复杂,在构思情节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福莱特:我必须掌握大量的历史,无论是宏观的历史,还是微观的细枝末节。但最大的挑战还是创造一批小人物,能够参与到众多历史大事件之中。

  新京报:你期待你的读者从小说中得到什么?到目前为止,从读者那里得到过哪些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反馈?

  福莱特:我非常高兴听到读者说:“之前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无所知,但现在我懂了。”

  新京报:对你而言,小说的真实性重要吗?在设置人物、对话、情节时,你是如何平衡小说的真实性和虚构性的?

  福莱特:历史的准确性对我而言非常重要。当然,我的主要人物都是虚构的。我们了解到一个人物的所思所想与他的恐惧,比如比利·威廉姆斯。他参战的时候,还在担心自己是会勇往直前,还是会胆小怯懦,这些想法都是我自然而然地想象出来的。但战争的细节都是来源于史实。我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描摹,比如索姆河战役、俄国革命,必须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为了确保准确,我花钱雇了几位顶尖的历史学家,让他们替我审读打印的书稿,纠正我的错误。

  新京报:2016年你做了哪些事?会如何为这一年作结?

  福莱特:2016,历时三年,我完成了一部新书,叫做A Column of Fire,故事设定在16世纪。和很多人一样,我为两次投票的结果感到震惊和失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及英国脱欧。我研究过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法西斯主义崛起,我知道两者有着不祥的相似之处。2016年最糟糕的事莫过于民族之间的仇恨,未来世界的不祥之兆。

  采写撰文/新京报记者 张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