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地、并购仍是房企扩张销售规模的首要手段;金融、产业融合、文化消费等新业务成为房企拓展主要途径
| ||
| ||
|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原本的行业巨头可能因为一步踏不上时代节拍,轰然倒塌。2007年,诺基亚前CEO康培凯在谈到苹果的挑战时说,iPhone只是一款小众产品,成不了气候。然而很快,诺基亚成为微软的“盘中餐”。
巨头起舞、大浪淘沙。2016年,注定是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史中的标志性节点,万科、恒大、碧桂园一步跨越3000亿关口,甚至喊出“万亿”的远景目标;千亿规模企业增至12家,改变连续几年一成不变的7家的格局;全行业年度销售金额首超十万亿……
房企的后千亿时代,将是一场没有天花板的战争。
销售型业务引领规模战
万科集团总裁郁亮曾把万科的未来称之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跑得太快可能会很快崩溃,跑得太慢将会被别人赶超,他需要给万科找到最佳方向和配速。
当万科提出“不追求规模”时,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却一针见血地说,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的当下,唯有将规模做大,才能有更高的生存几率。他的判断是:5-10年之后,前100名房企会占市场份额的70%-80%,前10名平均要达到4000亿的规模。
规模房企中,恒大、绿地、中海、万达是典型代表,而传统销售型业务仍是房企主要发展方向,无论是住宅开发,还是商业地产、文化旅游或者小镇业务,以至于合作、代建,很长一段时间,规模的竞争,仍然是传统销售型业务的竞争。
作为房企的老本行,拿地、并购,仍是房企扩张销售规模的第一手段。去年前11月,碧桂园新增土地面积高达7104万平方米,不仅居所有房企之首,也创下了自身历年拿地金额和面积的新纪录。
中国恒大则以大量并购项目或公司的方式获取土地,2015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了89%,直接导致了恒大2016年销售业绩的爆发。恒大2016年中期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恒大借款总额3813亿,大部分用于获取土地。
规模战争的另一种打法,是通过品牌和管理的输出获取收益,典型者如万科、绿城、滨江,在行业内属于参与较早的品牌房企,主要集中于住宅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在商业领域,万达、中粮也加入进来。
传统住宅之外,除了商业地产、文化旅游、金融等业务,小镇成为抢占规模时代的利器。比如万科、绿城、华夏幸福、碧桂园等多家房企已先后试水特色小镇。华夏幸福喊出了3年之内冲击2000亿销售大关,其底气正是旗下庞大的产业园业务。
平台重构,抢收下半场红利
短期内凭借销售业务抢占规模的同时,房企并没有闲着。随着新业务的拓展,在下半场,房企已经不再是房企。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张纪文此前指出,“10年后有一样东西大家一定不会关注,那就是销售额,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明源地产研究院研究员王恒嘉也认为,地产上半场,追求规模以占据优势,是一种成功战略。但在地产下半场,这种战略将很危险。下半场的红利主要是经营存量房、做服务。
万科在一份报告中就详细提及养老、电商、物业管理、房地产金融四大领域的现状及发展机遇。张纪文甚至表示,5年后,大家会看到万科已经不是一家房企,而是创造下一个奇迹的城市配套服务商。
随着房企转型的深入,其发展模式、经营思路、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或将面临更深层次的变革。在市场集中度加剧的同时,一批超级大集团将会出现。
几乎所有大型房企都在重构业务。绿地在做强房地产主业的基础上,加快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三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并通过参股优质企业和嫁接互联网培育新商业模式,打造“绿地系”企业群。万达在利用文化旅游城跑马圈地以及海外并购的同时,形成了商业、文化、网络、金融四大产业集团。
佰思社地产投资咨询董事总经理公衍奎建议,做关联产业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业务占比,可借鉴谷歌的“721”模式,即主营业务占70%比重,处在成长期的业务占比20%,正在探索创新的业务占比10%。这样不但能够继续壮大主业、控制风险,还利于新的盈利模式的培养。
万房投资首席执行官傅硕认为,随着超级产融结合战的打响,即将迈入4000亿的巨头有更大的腾挪空间,得到没有天花板的市场。所以,以碧桂园、恒大和万科为代表的巨头估值,万亿估值极有可能是“起步价”。
前瞻
预计2018-2020年,恒大、万科、碧桂园有望突破万亿大关。除三大龙头房企外,千亿房企也有望上升至15家,未来平均销售金额可达1500亿元。到2018年以后,千亿房企销售业绩约占全国房企销售金额的50%左右。千亿房企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主流。——克而瑞报告
■ 样本&路径
恒大
地产+金融 金控模式渐成
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恒大抢尽风头,在房产开发销售的本行上,不但继续保持面积第一,夺得销售金额冠军,同时还凭借强大的资金运作能力和布局能力,攻城略地。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表示,要在2020年总资产超3万亿元,房地产年销售额超过6000亿元。
娴熟运用财务杠杆之后,许家印开始在大金融布局。如今,金融板块是仅次于恒大集团地产的第二大业务板块。到目前为止,从地产起家,将金融打造为与地产比翼的知名企业,目前还只有恒大。
奔向万亿之路的恒大,很可能采用金控模式。恒大已经形成多个A股上市公司和H股上市公司的控股体系。目前,恒大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包括深深房A、嘉凯城、恒大人寿、恒大健康。参股的上市公司有万科、盛京银行、华夏银行、恒腾网络、廊坊发展,实际控制的非上市公司有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等。
相较于其他房企,恒大集团的布局更为全面,在银行、支付、保险、小贷等板块均有动作。目前,恒大金融集团旗下已经拥有保险、银行两大牌照,如果拥有券商牌照的话,金融业务的布局将会进一步完善。
万科
构建新生态 放大平台效应
在住宅开发商时代,万科的生态系统比较单一,而当万科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后,要做商业地产必须对接商户,做养老地产要对接医疗机构,尤其在下游运营部分,面对庞大的住宅客户、社区供应商,万科必然要构建一个新生态系统,牢牢掌握上下游产业链。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海此前告诉记者,万科在为客户提供硬件的同时,也在尽己所能地尝试解答“人与人、人与社群”的关系问题,营造“社群和生活”,为城市发展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如在杭州,万科杭州公司除了继续坚持做强住宅业务,养老将和商业、产办等业务一起,成为万科杭州公司现阶段最重要的拓展方向。
北京万科一直是集团的试验田,接手北京万科时,刘肖就曾提出6+X转型计划。北京一名资深地产人士表示,北京万科在旗下项目中也试图打通平台,如“翡翠精英联盟”,会员权益范围包括了万科广场、万科V-Link、万科度假、万科装饰(美好家、万链装修)等等。
在接下来的生态系统打造中,万科的平台效应进一步放大,成为融资、服务、支持、孵化、投资并购等平台。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在近期就公开表示,预计万科第四个10年甚至在6年内的营业额将达到1万亿元。
碧桂园
超级产城融合 5年造百镇
碧桂园的模式堪称“超级产城融合”。万房投资首席执行官傅硕甚至称之为“链主模式”。“碧桂园的成本控制能力超强,从原材料购买、绘图、工程施工,碧桂园是国内唯一一家上下游的活儿自己干完的公司。”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期望,碧桂园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产城融合项目,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科技小镇和森林城市,这已经成为碧桂园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去年8月,碧桂园发布了产城融合战略,宣布在未来5年建造100个科技小镇,集中在北上广深周边及强二线城市。碧桂园指出,将在未来的地产项目中,全面融入产业元素,还将对原有项目和社区升级改造,落实智慧城市、立体城市、垂直生态系统等理念。碧桂园这一模式更在海外地产的拓展中运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马来西亚森林城市项目,有20平方公里之巨。在碧桂园强大的整合能力之下,森林城市各个产业链条之间形成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动协同,最终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集群价值。
“我们的海外项目已经达到了7个,科技小镇在国内落地5个”,碧桂园集团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林伟营告诉记者,这些新业务未来将形成良好的收益。
傅硕认为,未来对碧桂园的估值,参考依据将不再是企业本身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而是城市和区域的GDP考量。
万达
轻“房”重服务 造跨国文化巨舰
“不大不大,五个亿,不大啊。”这是不久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一句话,背景是王健林出资5亿元投资董明珠和她背后的珠海银隆新能源公司。
对于万达庞大的规模来说,几亿的投资额确实不大。在万达自我颠覆的历程中,王健林要再造一个基于O2O、大数据、金融工具的万达。万达已经形成万达商业、文化集团、网络科技和金融集团四轮驱动的产业平台。王健林为未来的万达开出了两个药方:其一,轻资产,房地产收入未来将缩减至集团总收入的1/3;其二,多元化,万达优势兵力将转移到新型服务产业,金融与文化是他圈下的两个重点。
按照这一战略,在万达广场建设上,依托轻资产模式,试图把规模扩展到1000座。同时,在文化产业上,国内依靠万达文化旅游城跑马圈地。国际上,更多依靠产业并购,尤其是以影视、体育为核心的文化产业。
体育产业被王健林认为是下一个十年的风口,目前万达体育旗下已经聚集了盈方体育传媒、世界铁人公司、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等平台。2016年,万达先后与国际足联、国际篮联和国际羽联达成战略和商业合作。对于体育公司,王健林希望通过举办赛事招商和转播权出售,确保2020年净利润达到10位数。
纵观万达每一个新兴产业,无论是酒店、文化旅游等竞争激烈的产业,还是影视、体育、娱乐等增长空间较大的产业,万达都在努力做到最大,尽量完善链条各个环节,形成多产业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
在王健林看来,原本计划在2020年完成的企业转型有望在2018年提前完成,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海外收入达到30%。王健林认为,当海外利润达到1/3左右时,这就是万达成为跨国企业的标志。
绿城
主动换仓 闯关代建和小镇
从2009年销售额直逼万科的风光,到2011年末命悬一线的资金危局,再到大股东几经“易主”,绿城的千亿之路(含代建)走得跌宕起伏。
绿城的规模突破,取决于近两年的三四线换仓计划。从2015年开始,绿城就明确将“北上广深”及杭州、天津等15个城市作为聚焦重点。2017年,绿城要把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比例降到20%以内。
去年,绿城正式确立了“一体四翼”的管理组织架构和业务发展格局,即以绿城中国为主体,形成绿城房产、绿城管理、绿城资产、绿城小镇四大子集团。
代建业务已经成为绿城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板块,以“绿城管理集团”为载体拼出的代建版图,也是其未来继续闯关的秘密之一。目前,绿城代建业务销售金额占到了集团销售额的1/6。根据绿城中国发布的公告,2016年绿城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约1139亿元,其中,代建项目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81亿元。
“代建现在主要分两块,一块是商品房销售的,2017年目标是200亿以上。另一块是不销售的,主要与政府合作,我们也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安置房公司”,绿城管理集团总经理李军告诉记者,未来这一规模还将爆发式增长,商品房代建板块,已签订合同的就达到了3000亿,而政府委托代建的安置房项目是1500万平方米。
代建平台之外,绿城未来的一大发力点,将在绿城集团联席董事长宋卫平倾尽心力构筑的蓝城集团。以乌镇雅园为开端,宋卫平提出的“十年百镇万亿”计划,计划在十年打造100个小镇,实现万亿的销售额。
此前,宋卫平曾表示,蓝城正在洽谈的项目共有30多个,有可能在两三年达到30-50个小镇,十年百镇的目标有可能会提前实现。
融创
并购为王 开疆拓土
融创中国高速增长的业绩,离不开其所坚持的独特战略思维,其近年来聚焦于城市拓展、高端物业等方面,尤其是并购,已经成为融创获取土地的最主要的方式。据融创去年披露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融创约有4400亿元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中2/3是收购合并得来。
入股金科,是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并购经历中必须提及的一笔。金科股份是融创第一家参股比例达到20%的内地上市房企,他一改以往直接收购项目公司或者土地的方式,以“参与定增+二级市场增持”的方式快速建仓,成功进驻金科董事会。
对于并购,孙宏斌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其最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你要买对地方、买对时间,多借点钱,借长一点、可以穿越周期的钱,现在如果有钱的话放到账上别着急花,后面还有机会。”
依托并购,融创中国实现了快速开疆拓土,其区域划分正式由六个大区扩展为八个大区,新增了华中区域公司和海南区域公司。
在海南,融创的进入方式是通过收购万宁日月湾项目、博鳌·金湾项目的股权。在其对外宣布的野心勃勃的海南战略中,包括养老养生产品、高尔夫休闲度假产品、半山瞰海的奢享型别墅、世界级海岛度假湾区、城市度假综合体。从海口到三亚,全面覆盖海南东线。
以武汉为代表的华中区域,很有潜力成为融创的下一个百亿销售贡献极。仅在收购融科置地一案中,融创一举得到了融科在武汉开发的融科天城、融科天域、融科珞喻路中心、融科花满庭以及武汉融科智谷等5个项目均涉及其中,总建筑面积约131万平方米。
B12-B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龚小锋
B12-B13版图片/视觉中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