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看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看点
下一篇

新式相亲节目收视率创新高,专家点评代际沟通的意义

《中国式相亲》 争议引发热播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日前,全新婚恋节目《中国式相亲》在东方卫视开播两期,引起很大反响。播出第二期模式反转,准女婿登台上演“女选男”。继CSM35城收视统计,继首播开出1.43%,第二场再创1.63%新高,夺得同时段节目收视第一!截至发稿时,网络点击累积达1.51亿。

  和以往同类节目相比,《中国式相亲》最大的不同是加入“父母陪儿女相亲”,由此则引发“父母包办婚姻”“自由恋爱的倒退”等争议。对此,节目监制刘原回应称:将父母加入到相亲环节中,并不是一次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倒退,“我们的初衷有两个,一是促成良缘,二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际沟通。”

  相亲是小社会

  沟通方式触发两代人观念

  第一期节目中,五位男嘉宾带着自己的父母家人上阵,女嘉宾轮番上场,与男嘉宾父母直接对话,中意的父母将亮灯。第二期则反转模式,女生家庭的父母坐镇前台,为女儿选择良婿。与从前的所有相亲节目都不同的是,父母的主动权首次摆在儿女前面,也由此,《中国式相亲》受到“包办婚姻”的质疑。

  对此,节目组监制刘原回应称,这样的观点是对节目的一种误读,如果只是双方父母见面决定谈男女择偶,这才叫“父母之命”,但节目是让年轻人和长辈在一起对话:“父母坐在前台并不意味着父母‘包办’,即使在国外,男女要结婚还是要带给父母看,获得祝福或者认可。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景让单身的男女和父母能有一次直接的对话与情感的碰撞,通过规则的设计让每一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在刘原看来:“年轻一代与父辈观念、沟通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反映在相亲过程之中,这会触发两代人观念的碰撞。相亲也是一个小社会。”

  专家评节目意义

  通过一面镜子看百态众生

  《中国式相亲》父母、孩子同台的全新相亲模式,一经播出便引起各方评论热议,社会学家李银河,女性作家苏岑、黄佟佟、十二,评论作家韩松落等各方专家就父母参与的节目形式、内涵作出分析,认为父母参与的严肃性提升了相亲的成功率,认为节目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通过一个平台展示出众生百态,实现两代人的沟通,引起对现有问题的反思和探讨。

  父母参与相亲是节目的最大特色,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回答网友关于《中国式相亲》提问时表示:“节目确实非常好看,名字起得好,确实是‘中国式’,社会学把人们决定分四种模式,第一种:完全由父母决定,不征求子女意见,也就是传统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种是以父母意见为主,征求子女意见;第三种是以子女的意见为主,征求父母意见;第四种就是完全由子女单独决定,不征求父母意见,咱们中国实际上是在从这个传统向现代一点一点过渡的趋势,节目非常的生动、有趣、自然,而且就反映我们现在的现状。”

  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