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特朗普正在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商人模式应对棘手的外交、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纠纷,并希望借此让美国获得更有利的交易结果。
特朗普又“开喷”了。这次是在当地时间1月13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切都在谈判,包括‘一个中国’”、“除非中国在贸易等方面让步,否则我不觉得‘一个中国’原则对我有什么约束力”,让很多关注中美关系的人再度吓了一跳。
特朗普挑衅语言的个中奥妙当然不止于“狼来了效应”,而在于越来越多人渐渐相信一种分析,即某些中外学者所谓“特朗普正用商人逻辑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或法国《回声报》文章中“摇动羽毛挑衅,然后静待对方还价”。一言以蔽之,特朗普正在用“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商人模式应对棘手的外交、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纠纷,并希望借此让美国获得更有利的交易结果。
在美中关系问题上,这种“商人逻辑”表现得最为充分、最为近乎不加掩饰:“一中”问题即便再对国际政治缺乏常识,也不可能不知道其重要性、敏感性和严肃性,然而在“商人逻辑”下越敏感的问题就越具备“撩拨价值”——你越在乎,就越容易关心则乱,只要你“还盘”就上当了。特朗普当选不久就闹出“电话事件”,随即借题发挥质疑“一中原则”,静待了一个月见无“大动静”,索性挑明“你们得拿贸易让步来换”。他的提名国务卿蒂勒森一方面在南海问题上“肝火旺盛”,另一方面却在“一中”问题上给特朗普“补台”;他让“唱衰中国十几年”的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学者纳瓦罗出任新的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却又提名“中国的老朋友”、前艾奥瓦州长布兰斯塔德为下任驻华大使,显然连日后的“红白脸”都提前准备好了。
不仅美中关系层面上如此,在许多国际关系层面,特朗普的“商人逻辑”都不同程度体现出来:对北约,他扬言“让欧洲盟友自己保卫自己”、“美国没必要吃力不讨好”,然后又放出“其实可以好好谈谈,只要条件合适也没啥不可以”的气球;对日本,他早早摆出一副“你们在搞不公平出口”、“你们有操纵汇率之嫌”的臭脸,但私下里他的团队和日本有关方面互动频繁;对墨西哥,他动辄祭起“反倾销”、“要筑墙”的撒手锏,却又多次暗示“只要对方在某些方面作出重大让步有些事也不是不能商量”;对加拿大,他早早放风质疑北美自贸协定,却又不时在加美输油管这个“老大难”上吹点暖风,意思大约是“来谈谈吧,只要条件合适”……可以想见,那些他尚来不及开口“发盘”、或只开了个小头的话题,如中东、TPP/TTIP、非洲……最终也都可能照此办理。
认为“特朗普是个商人,所以不知道哪些是‘不能商量’的”,这样的看法恐怕只对了一半:他的确是个商人,但就算原先不懂、此时此刻也断不会不懂何为“底线”,但“商人逻辑”会促使他去竭力试探这些“底线”是否真的那么“没商量”。而若想及早让他在某条底线前“打住”,唯一的办法,恐怕只能如某些分析家所言,让他尽快明白“停下,否则不论付出多少都将一无所获”。至于这种外交策略能否成功,就要看各国的应对了。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