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3:封面报道

两院晒司改成绩单 员额制成关键词

市高院:入额法官2636名,平均任职时间11.9年;市检察院:约80%案件由检察官独立承办决定

2017年01月1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首批计入员额检察官宪法宣誓仪式主会场。

  2016年,司法改革成为北京市法院和检察院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北京市两院在2016年为落实司法改革各自交出一份成绩单,对于北京法院而言,员额制、院庭长审案以及司法公开三项内容备受社会关注。北京检察系统则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任务,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发挥两次改革的叠加聚合效应。

  法院司改成绩单

  员额制

  入额法官近七成研究生以上

  【报告摘录】2016年,全市三级法院分两批遴选2636名法官进入员额,占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4%,入额法官平均任职时间11.9年,平均年龄40.6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68.4%。所有入额法官都经过包括法学专家、资深律师等组成的遴选委员会的专业评审,突出业务水平和审判业绩的决定性作用。

  对申请入额法官进行廉洁和任职回避审查,对两名违反任职回避规定的法官取消入额资格,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市高级法院启动从下级法院遴选法官工作,确保高级法院法官具备更丰富的审判经验、更高专业素质。落实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和配套工资制度,完善了法官职业保障。

  【解读】北京市高院院长杨万明:司法责任制是司法改革中四项基础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更好落实司法责任,司法改革对人员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法官员额制提高法官门槛,优中选优。员额制是对现代法官制度的精简,减少人数、提高素质,根据目前规定,北京法官可以进入到员额的比例为34%。但也会根据法院具体情况调整,比如朝阳法院案件多,员额配置就给到40%以上。

  法院系统也通过员额制提高法官待遇,逐渐让法官实现“有职有权”,受到社会尊重。相应的法官责任也会加大,一旦出现问题,就由法官负责。

  审判责任制

  院庭长全年办结案逾两成

  【报告摘录】制定审判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独任法官、审判长、合议庭成员的审判职责和权限,确保谁办案谁负责;为将法官从大量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全市法院公开招录900余名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

  建立法官会议制度,将法官会议作为研讨专业疑难问题的咨询性平台,共研讨疑难案件4000余件,整理出裁判规则500余条。

  制定院庭长权责清单,明确院庭长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明确院庭长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必须通过审判委员会或法官会议提出。要求院庭长直接审理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并明确办案数量的最低要求,全市法院院庭长全年办案138773件,占结案总数的21.2%。

  【解读】市高院副院长安凤德:北京法院采取了系列措施,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院长不再签发裁判文书,不能直接干预案件,对案件指手画脚。放权、还权同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通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提出意见。

  司法公开

  公开裁判文书涨幅达75%

  【报告摘录】2016年,北京法院共上网裁判文书63万余份。公开审判流程信息、执行信息308万项,基本做到依法可公开的全部公开;完成3.8亿页诉讼档案的电子录入工作,自2016年7月1日起全面推开诉讼档案互联网查阅。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随机选择陪审员参审,对重大案件,探索组建由2至4名陪审员参加的五人合议庭、七人合议庭,全年陪审员参审案件100477件,保障公民陪审权利。制定法院内外过问案件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的实施细则,上线运行过问案件信息登记系统,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解读】记者发现北京法院2015年公开判决文书36万份,2016年63万份,涨幅达75%。

  安凤德:2017年,北京法院会继续完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和庭审视频四大公开平台,实现审判执行工作全流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当事人、律师和社会监督。北京法院将大力推广网上办案、在线服务。同时会探索京津冀三地网上立案和异地立案,推动三地法院工作协同发展。

  检察院司改成绩单

  职能优化

  机构数量整体精简10%

  【报告摘录】北京检方以内设机构和办案组织优化为先导,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探索创新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适当分离、案件管理与案件办理适当分离、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与检察权适当分离,设立司法办案、检察监督、综合业务、综合管理、检务保障5类机构,机构数量整体精简10%,职责配置更加科学。

  【解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高祥阳:2016年北京检方结合深化检察改革在检察权运行的机制方面,做了进一步完善、规范和提升。在此过程中,突出的一点是更加有效行使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

  这个过程中,加强专业化建设,是北京检方工作重要的着力点,在报告中提到三个适当分离,其中诉讼职能与监督职能适当分离也是为了更加突出检察机关的监督主业,使监督更加专业化——

  在以前,监督与检察业务是联系在一起的,比方说,批捕与侦察监督在一起,公诉与审判监督在一起,而2016年强化一系列在监督领域的专业化建设,专门设立侦查监督部、刑事审判监督部,在民事和行政审查监督方面,通过公益诉讼的试点,启动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利用这种机制强化民事和行政检察监督,整体上,使监督主业得到凸显。

  专业化办案

  设立多个专业化检察部门

  【报告摘录】立足北京功能定位,在不同层级和区域检察院设立经济犯罪检察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检察部、科技犯罪检察部、知识产权案件检察部等专业化办案机构,实现专案专办、术业专攻;通过探索繁简分流、优化机制、整合力量,促进案件高质高效办理,有效缓解了案多人少矛盾。

  【解读】高祥阳:在2016年,北京检方设立了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机构。它们设立的依据,是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产业布局,同时综合案件办理的情况。这样一来,使专门的人才办专门类别、专业化强的复杂案件,提高了办案效率,增强检察业务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案件依法、客观、公正、专业办理。

  检察官权力

  八成案件检察官独立承办

  【报告摘录】通过公开考试、差额选任的方式打通优秀人才上下、左右流动的通道,择优遴选首批检察官1365名。详细梳理各层级检察人员法定职权,制定权限清单、履职清单、追责清单,探索制定检察官亲历事项清单,明确各类检察人员职权范围,配套建立授权机制,完善案件分级分办机制,组建以检察官为主的办案组织。

  司法责任制实行以来,约80%的案件由检察官独立承办、独立决定,无需层层审批。同步跟进监督制约,三级院均设立检察管理监督部,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管理监督平台,促进管理监督从一般个案审批、文书签发,向全院、全员、全过程的案件质量效率监督转变,保障了检察权依法规范行使。改革后5个月时间,全市提出抗诉案件45件,较改革前7个月增长了3倍,占全年抗诉案件数量的80.4%,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解读】高祥阳:检察改革的核心是司法责任制,就是让办案的人有决定权,让决定的人承担责任,这个过程中,对检察官权力的规范非常重要。2016年推出的一系列清单,就是保障这几个目标的实现,让权力行使有规范。系列清单来保证改革以后检察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能否既依法进行,又明确标准,又知其底线,能把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对案件处理的依法公正客观有机结合起来。

  北京法院

  实行法官员额制

  遴选2636名员额法官,68.4%入额法官具研究生学历。

  落实法官办案责任制

  制定审判责任制办法,建立法官会议制度。

  全面加强司法公开

  网上公开裁判文书63万余份,审判执行信息308万项。

  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

  探索建立五人、七人合议庭,全年陪审员参审100477案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各试点法院分流案件68763件,调解成功案件19046件。

  完善繁简分流机制

  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民事案件34535件,速裁刑案5211件。

  北京检察院

  强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以内设机构和办案组织优化为先导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

  ●推进专业化改革

  ●着力突出检察官的主体地位

  通过公开考试、差额选任的方式打通优秀人才上下、左右流动的通道,择优遴选首批检察官1365名。

  统筹推进其他改革任务

  ●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推进刑事案件速裁程序改革试点

  ●推进公益诉讼改革试点

  积极配合监察体制改革试点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试点决定,检察机关撤销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机构,职能整合、人员转隶至监察委员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