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星期五周刊·2016最艺术·十佳戏剧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星期五周刊·2016最艺术·十佳戏剧

一位大先生,几段民国情,悲悲喜喜回溯经典

2017年01月2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1 李晏 摄
2 龚勋 摄
3
4 李春光 摄
5
6 Thomas Aurin 摄
10 彭凯剑 摄
9
8
7 凌风 摄
读者可扫描二维码,关注“文艺sao客”,输入关键词“最艺术演出榜”查看完整结果。

  2016年戏剧舞台可以说是“回溯”经典的一年。

  李六乙挑战了费穆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方旭钟情于老舍的《二马》;《大先生》给我们一次重新思考鲁迅的机会;林奕华在“梁祝”故事中再度追问“我是谁”;铃木忠志的“一喜一悲”分别来自太宰治的同名童话故事和古希腊悲剧。

  注:按演出时间排序

  1 新京报年度华语最佳

  《大先生》

  时间:2016年3月31日至4月3日

  地点: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

  编剧:李静 导演:王翀 

  话剧开场于鲁迅临终之际,当他的躯体和他的影子被迫要分开的时候,他所牵挂的人陆陆续续出现:中国一百年的历史就在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分钟展开了。

  而李静的《大先生》开创之处,则在于把革命者放入他身后的历史——后革命时代。在那里,他看到他所为之奋斗的“天堂”,不过是另一个人吃人的世界,而自己却已成为奠定那个世界之合法性的符号——一座锈迹斑斑的神像。于是,他再一次呐喊:“这就是天堂,不管谁跟你说这句话你都不要相信,哪怕是我!”

  点评人:伍勤(媒体人)

  2 《小城之春》

  时间:2016年4月2日至4日 

  地点: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改编、导演、舞美设计:李六乙

  面对电影《小城之春》这样的经典,李六乙导演的舞台剧版应该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但他胜任了。四个人物无法真正言表的压抑,角色各种角度的穿梭,灯光无声的语言,几乎是中性的音乐,当然主要还有卢芳的气场,都在导演手下玩转自如。演员通过调度制造各种空间的手法以及对白和独白的处理又使舞台千变万化。

  舞台上的《小城之春》不仅不亚于电影,而且运用很多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淡淡的伤痛和深深的无奈。正是这种深深的无奈是对人生的一种美学上的解释,那是无法逃避的人生一景,只是在六乙导演的手下变成了人生的一种美感,尽管无可奈何,但依然美丽。

  点评人:李健鸣(戏剧编导、翻译家)

  3 《梁祝的继承者们》

  时间:2016年4月22日至24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编剧/导演:林奕华

  《梁祝的继承者们》摒弃了我们熟稔的段落,全剧展现梁祝们的求学生涯,将故事架构在艺术学院美术生的生活、艺术、情感之上,探讨由古至今不同时代背景下青年人的集体困境。作品延续了林奕华的一贯风格,依然从“我是谁”出发,与观众一起向自我发问。

  音乐方面,现场演奏、阿卡贝拉,及各种演唱形式与舞台对话,将古典故事的留白空给观众内心,在“剧场性”上达到整体的观演体验效果。

  点评人:安妮(剧评人)

  4 《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时间:2016年4月30日至5月22日

  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编剧:丁西林 导演:班赞

  题旨道出该剧与市面上的各式喜剧,差着将近100年的光阴,但剧中描摹的两性关系,有效范畴逾越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观众如果对剧中克制的幽默、优雅的玩笑反应迟钝,大概要从是否活得日渐粗鄙上找找原因,罗曼蒂克的消亡,与时代相关,个体亦难脱干系。至于现在的剧作家为何无法像丁西林般,写出与时代合拍又超越时代的剧作,日本友人是枝裕和执导的家庭题材的电影或许能够给出答案。

  点评人:梅生(剧评人)

  5 《阿波隆尼亚》

  时间:2016年6月10日至11日

  地点:天津大剧院

  编剧/导演:瓦里科夫斯基

  从三部古希腊文本中抽取出“复仇”这根线进行串联,波兰导演瓦里科夫斯基却用了最当代的舞台语汇来表现这个古老的命题。舞台电影、现场乐队、空间切割以及声光的运用是舞台上最显著的几个手法,在带来审美乐趣的同时,也体现了导演与观众对话的决心。

  回想2016,这部戏可以说是在舞台美学上最能吸引我的一部作品。不仅如此,古希腊文本与现代故事对话带来的文本多艺性,也让人深深着迷。

  点评人:魏嘉毅(媒体人)

  6 《共同基础》

  时间:2016年6月21日至22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导演:耶尔·罗恩

  柏林高尔基剧院带来的《共同基础》,以充满智性、幽默的手法,在剧场里讨论有关欧洲移民的严肃社会议题。导演耶尔·罗恩深谙与创作者、观众交流的心理技巧。她的作品不留恋于对历史伤痕的挖掘与感伤,而是通过对从文本到舞台虚构元素的灵活调用,让观众在剧场中获得愉悦与思考。这不仅让身处移民问题现实中心的观众感受到了创作者的用心,对于那些其他国度的旁观者,依然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点评人:蘑菇(剧评人、文学博士在读生)

  7 《假面舞会》

  时间:2016年8月25日至27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

  里马斯-图米纳斯将俄罗斯传统的“幻想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了现代发展。他大量运用音乐、舞蹈、肢体等元素,开掘剧本文字之外的内容与思想,将剧作与人、与世界、与信仰的关系进行剖析。在《假面舞会》中,诸多文字外的衍生处理让这部莱蒙托夫的作品产生了新的意义:不再是抨击和揭露上层社会的虚假,而是启发人对于“心之罪恶”的感悟。导演用自己的善意与幽默举重若轻地描绘了一幅风格鲜明的戏剧画卷。

  点评人:杨申(导演、剧评人)

  8 《咔哧咔哧山》

  《厄勒克特拉》

  时间:2016年9月23日至25日

  地点:古北水镇长城剧场

  导演:铃木忠志

  今年这两部作品,实话讲给我的惊喜感肯定不如初见铃木之时,毕竟远赴古北水镇长城剧场,于我也已是轻车熟路。如果说这两部作品有什么亮色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咔哧咔哧山》让我领略了铃木风格也可诙谐幽默、举重若轻。而《厄勒克特拉》中的美国女演员艾伦·劳伦,这位铃木忠志的老弟子,让我终于得见西方人在掌握铃木方法后可抵达的表演境界。铃木忠志也许在日本本土已经不是时代前沿,但对于中国戏剧,仍然很有学习意义。点评人:奚牧凉(剧评人)

  9 《帝国专列》

  时间:2016年10月25日至27日

  地点:北京喜剧院

  编剧:过士行 导演:易立明

  近几年来,从舞美设计转型为导演的易立明,每年都能推出一两部品质上乘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荒诞喜剧《帝国列车》以一辆豪华列车的车厢为布景,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堪称镜框式群戏的典范。过士行的台词很筋道,上口,吸收了相声小品的“帅卖怪坏”,为观众喜闻乐见,同时又不乏哲思,对人性有着温暖的理解。在《帝国列车》里,他创作出了独具魅力的慈禧——一个“霸道女总裁”的舞台形象。

  点评人:刘春(编剧、剧评人、媒体人)

  10 《二马》

  时间:2016年11月16日至17日

  地点:首都剧场

  导演:方旭

  方旭对老舍的钟情在戏剧界出名,《二马》除了他保持舒服的浓烈京味儿,温都太太和小姐由男演员扮演,制造了一次跳跃和冒险。刘欣然扮演温都太太用了大嗓,也不觉懈怠。戏曲演员对肢体和声音强大的有机的支配能力,在戏剧扮演和强调的效果上功不可没。戏中处处可见的中外两种社会形态以及人性文化的对撞,如今天的创作者能再多揣摩,找到与当下更为贴合的呼应和共鸣,是可以实现但也需要创作者更多思考和努力的。

  点评人:于静(媒体人)

  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

  ★年度人气戏剧

  《咔哧咔哧山》《厄勒克特拉》

  15808票

  注:一共有35050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文艺sao客”参与2016年度最佳戏剧投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