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2:书评周刊·书情

不羁地活着,踏平写作的虚伪

2017年01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2084》

作者:(阿尔及利亚)

布阿莱姆·桑萨尔

译者:余中先

版本:海天出版社 2017年1月
《爱是地狱冥犬》

作者:(美)布考斯基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种子的胜利》

作者:(美)索尔·汉森

译者:杨婷婷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月
《美国平权运动史》

作者:特里·H·安德森

译者:启蒙编译所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1月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作者:(德)艾约博

译者:韩巍 译/吴秀杰 校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1月

  主打

  《2084》

  作者:(阿尔及利亚)

  布阿莱姆·桑萨尔

  译者:余中先

  版本:海天出版社 2017年1月

  读者请不要多想,这并不是《1984》之后一百年的故事。它没有任何真实性,也不取材于任何现实事件,它不过是一个融合了科幻、讽刺与荒诞的小说。作家滔滔不绝地胡诌,“2084年时有个帝国名叫阿比斯坦,据说它就是全世界。这个帝国中整体就是一切,个人什么都不是。监控无处不在,告密大受欢迎,居民被禁锢在自己的街区,局限在自己的岗位,对外在世界一无所知。每一个试图改变现状的愿望都被认为是精神病人的行为。但就是有个拎不清的人,名字叫阿提,他天天都喜欢胡思乱想:为什么会有走私犯?有边界才有走私,这就是说,阿比斯坦不是全世界?那么边界在哪里?边界之外有什么?……”

  虽然不是《1984》,却是一部向它致敬的作品。作者是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法语作家布阿莱姆·桑萨尔,出生于1949年的桑萨尔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经济学博士出身,教过书,从过商,做过公职,然后跑去写小说,现在在法语文学圈是一颗冉冉的新星。虽然没有见过本人,但从这本书里已经足见他的狡黠,事实上好作家都是狡黠的,他们要表达的东西都在故事里,但故事说完了,你却发现他们什么都没有说——《2084》要表达什么?反乌托邦?控诉极权?小说的开头,桑萨尔这样写:“安安稳稳地睡你们的大觉吧,心地善良的人们!一切都是绝对的假,而其余一切皆在掌控之中。”

  诗歌

  《爱是地狱冥犬》

  作者:(美)布考斯基

  版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月

  烂人布考斯基,我爱他。今天会用“丧”来形容对生活灰心丧气的年轻人,但这个“丧”字来形容布考斯基,恐怕力道还不够。被称作“地狱的海明威”的查尔斯·布考斯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年轻时做过洗碗工、卡车司机、邮差、门卫和仓库管理员等多种底层工作,生活的悲惨经历和雷蒙德·卡佛有一拼。他擅长洞察社会边缘人的生活,落魄作家、无业游民、酒鬼、妓女,是布考斯基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生活卑微,甚至疯狂,但现实世界又何尝不如此。

  《爱是地狱冥犬》是国内首部布考斯基版权诗集,但在美国,布考斯基早已是非学院派的经典。眼前这本诗集首版于1977年,关于诗人的私人生活,他放荡不羁的爱,他的女人,他的绝望,他的伤痛和勇气。就诗歌语言的精致深刻而言,布考斯基不能和庞德、艾略特等大师相比,但这只是学院派的评论,对于抵达诗歌内在的日常性而言,布考斯基“最无聊的深刻着”(诗人于坚语),“我始终一手拿着酒瓶,一面注视着人生的曲折、打击与黑暗……对我而言,生存,就是一无所有地活着”,他以自己的浅白和狂放,践踏大多数生活和写作的虚伪。

  新知

  《种子的胜利》

  作者:(美)索尔·汉森

  译者:杨婷婷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1月

  从本质上说,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一颗颗种子的苏醒,我们居住在一个充满种子的世界里。种子早已超越森林与原野,遍布人类历史与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一本有关种子的自然史和文化史的书。为了寻找肉豆蔻与胡椒,竟然促成了地理大发现?中东的小麦种子,如何决定了不同国家的命运兴衰?生物学家、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索尔·汉森带领读者跨越全球,追寻种子在星球上的故事。从自家的后院到西雅图的咖啡馆,从花圃园林到印度喀拉拉邦的香料之路,一路走来,我们会遇到园丁、植物学家、探险家、农民、历史学家和修道士的引导,体验一段有着智力快感的科学冒险,见证生命的奇迹。

  历史

  《美国平权运动史》

  作者:特里·H·安德森

  译者:启蒙编译所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年1月

  平权运动在21世纪有诸多争议。20世纪30年代起,罗斯福和杜鲁门在公共工程和军队中贯彻非歧视原则,成为美国平权运动的起点。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迅猛发展,肯尼迪在1961年行政命令中首次引入“平权运动”一词,标志着作为国家政策的平权运动正式兴起。此后四十多年,“平权”成为政府和联邦法院的重要原则。然而,平权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就涉及就业、教育、性与性别、种族等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关乎人们对平等、正义等根本观念的理解,它对于公平的目标有多少助益?应当怎样继续推进?这都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本书关注平权运动的兴衰历程,重点考察了行政、司法、立法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代表性事件。

  社科

  《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作者:(德)艾约博

  译者:韩巍 译/吴秀杰 校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7年1月

  和许多海外中国问题的研究学者类似,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艾约博,致力于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的研究。这本书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20世纪的社会变迁史。该村落地处成都与乐山之间的夹江县,该项技艺就是造纸。

  在将竹子和其他纤维物转化为柔软而具有韧性的纸张过程中,男人和女人们需要完成那些耗时而艰辛的工作。而进入20世纪以后,夹江的手工造纸技术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冲击,改朝换代、战争、革命、集体化、现代化的理念和建设实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这些发生在“城乡鸿沟”宏观背景下的每一项社会变革,导致了对技能的控制权大量地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初级生产者转向管理精英,从女人转向男人。

  从本质上看,本书追踪的是20世纪内知识分配的变迁,关心的是当代中国大学生都耳熟能详的问题——城乡分野。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改革,某些分隔城乡的壁垒确已日渐消失,但另外一些则原封未动。由农村涌向城市的移民潮依然在大规模地发生,虽然政府一再宣布要取消户口制度,但是除却行政管理上的规则之外,城市早已在修辞术上建构起一套将农村人视为异类的话语体系,艾约博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现象,他从造纸这项传统技艺的个案入手,介入对这些大问题的思考。

  本期书情主持:新京报记者 柏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