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动物园称组织病理学分析需时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表示“并不一定对外发布消息”
|
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2016年12月26日、31日,大熊猫“帼帼”和幼崽“花生”这对“母女”离世。1月19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发布两只大熊猫死亡公告,引发网友质疑。昨日上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回应称,“按照惯例,国宝大熊猫的死亡并不一定对外发布消息,但我们将按程序上报。”目前,两只去世大熊猫已经根据相关流程,进行遗体封冻保存。
大熊猫“母女”因病去世
1月19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发布消息称,2016年12月19日,大熊猫“帼帼”发病,12月23日幼崽“花生”发病。大熊猫发病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派出两名兽医和一名饲养员以及3名长驻园内的饲养人员,及本园兽医、饲养人员参与大熊猫的诊断、救治。还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上海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单位专家共同努力,全力救治两只大熊猫。
遗憾的是,因病情危重,“帼帼”和“花生”分别于12月26日、31日因救治无效死亡。组织病理学诊断,死因分别为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肠扭转导致大面积肠坏死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帼帼’和‘花生’突发的分别是两种不同疾病,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但不巧的是在差不多同样的时间发病。”上海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表示,具体发病原因是否与吃错东西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已采集相关样品送上海、长春、四川的科研院所,进一步探索大熊猫发病原因与防治方法,避免今后再次发生类似疾病。
为什么大熊猫会因急性胰腺炎去世,对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回应称,急性胰腺炎虽然临床比较少见,但是发病急,症状严重,死亡率高。
此外,消化道系统疾病是大熊猫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主要包括胃肠炎、大熊猫急腹症、胰腺炎等。肠扭转发病的原因与大熊猫特殊的胃、肠生理结构及食性有关。大熊猫肠系膜宽而长,根部细窄,因而肠管的活动度和游离度较大,很容易形成以系膜根部为中心的旋转,在幼龄大熊猫食物转换期最易发生。
大熊猫的遗体已封冻保存
昨日晚间,记者致电上海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倪女士,她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暂时不会为两只大熊猫举办后续的殡葬仪式,根据动物死亡的相关流程,已经进行遗体封冻保存。
“失去这样一对母女我们也很心痛,帼帼来到这里,是我们整个园区的宝。花生是我们看着它分娩、出生、长大到走路,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倪女士说。
有网友质疑称饲养员粗暴对待大熊猫。对此,倪女士表示,每个动物饲养员最基本的,就是要有爱心。园内目前有一个饲养员的团队在照顾大熊猫,每个大熊猫都会有几个饲养员去负责。
“比如‘花生’,从出生开始,饲养员就24小时照顾,在很小的时候饲养员就开始看监控,每分每秒都会进行记录,笔记有厚厚的一沓。”倪女士称,大熊猫从四川引进上海,每一步都会有严格的手续和流程。
目前,上海野生动物园内其他大熊猫展出正常,新生“双胞胎”一直分开隔离饲养,情况良好。
“园内还有一只大熊猫妈妈,和一对新生的‘双胞胎’宝宝,现在两只大熊猫宝宝会分别由奶爸(饲养员)和大熊猫妈妈带着,这个状态也是会更换的。展出有时是妹妹,奶爸会在一边陪同,哥哥则在妈妈身边,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看到生活的画面。”倪女士说。
■ 焦点
1 为何死讯时隔这么久才发布?
要梳理发病前因后果;病理结果需多地科研院所研究论证
园方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一方面,要对“帼帼”和“花生”发病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另一方面,两只大熊猫的实验室病理结果由四川、长春、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共同于17日才形成报告。
“报告到我们这边后,19日就赶紧发布相关信息。其实不管是大熊猫还是其他动物,我们园区都会很爱惜,也一直在做动物保护的事,之前有过黑熊年老得白内障,我们找到上海五官科,把仪器运进园区,请专家给黑熊进行手术,手术很成功。我们知道大家都很爱这对母女,因此也能理解网友的情绪。”该工作人员称。
昨日上午9时许,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信息回应称,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其他大熊猫主要饲养机构,每年都可能有大熊猫死亡。
“按照惯例,国宝大熊猫的死亡并不一定对外发布消息,但我们将按程序上报。”回应消息称,之所以发布消息是因为公众对它们关注度高,没有及时公布其死亡消息是因为需要等待病理及微生物检测结果,综合论证后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其发病及死亡原因。
2 圈养大熊猫能否大规模外迁?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称历史上其分布范围就很广泛,且适应能力强
有网友质疑,北上广地区没有野生大熊猫种群,也没有野生环境,建设野生基地的意义是什么?
昨日上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再次回应称,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了,是动物界的“活化石”,有非常珍贵的科学价值。它以前是吃肉的,现在的食物99%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而且,以前大熊猫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历史上在中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分布,因为人口数量的增加,大熊猫的栖息地逐渐减少,而现在野生大熊猫仅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少数地区。
大熊猫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很多地区生活并繁殖了后代。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墨西哥成功繁殖了大熊猫,目前仍有两只大熊猫生活在墨西哥。1999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人工繁殖了大熊猫“华美”,成为第一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幼崽,2005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繁殖了“泰山”。大熊猫“华美”和“泰山”都已经回到中国参加繁殖,大熊猫“华美”还繁殖了很多后代。
3 大熊猫屡次死亡谁来担责?
律师称林业部门要履行职责;法律层面没有直接规定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常莎律师表示,大熊猫是我国国宝,是我国和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重点保护的动物。但目前国内借展及异地饲养期间,导致大熊猫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借展期间的大熊猫死亡事件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借入方,其有及时报告的义务,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以及有关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都应当履行监督职责。
目前我国关于大熊猫异地饲养期间伤残、死亡等情形法律层面没有直接规定。
国家林业局于2016年颁布了《野外大熊猫救护及放归规范》、《建设项目对大熊猫影响评价方法》、《大熊猫国内借展场馆设计规范》等几项林业行业标准,这充分说明了主管部门对大熊猫的保护日益增强,正在一步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大熊猫保护措施。
常莎认为,要出台更加详细具体的规定,在充分调研和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规定饲养大熊猫基础条件、养护人员的资格审查、疫病防治、监护主体、报告义务、病因及死因调查等众多具体问题。
新京报记者 左燕燕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