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来信

2017年01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正视黑救护背后的多样需求

  在北京的许多大医院周边,都盘踞着各色各样的救护车,这些救护车多为私人拥有,悬挂着外地牌照,里面的医务人员也缺乏正规的执业证件。对于这样的救护车,管理部门当然是不允许运营的,可是制止归制止,它们总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站在专业管理的角度,救护车是体现院前(院外)急救水平的重要场所,应该在车辆的管理,设备配置,人员资质方面设定严格的门槛,这样才能保证急救车必要的救治水平,为社会提供放心的医疗保障。因此,要求每辆急救车都如同一个小急诊室,像一个移动的ICU,这本身没有问题。

  但是,现实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于急救车的需求,有时只是一个可以躺着回家的运输器……对于这些相对简单的需求,如果一定要调用各类高大上的急救车,显然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北京每年有大量的病人来自外地,在经过各个大医院盖棺论定似的诊治后,得到的结局各不相同。欢天喜地回家,是最好的结局。但还有许多病人得拖着病体回家,对于这样的群体,公共交通显然很不适合,但是出租车或者私家车,运送起来也存在很多不便:有的病人需要全程打吊针,有的需要吸氧,有的必须躺着。但这些要求,显然不是一般的车辆可以满足的。

  这就在患者的需求和急救车提供的服务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供需缺口。因此,对于“黑救护”不能仅仅限于曝光或禁止,还必须要正视背后的群体需求。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有理由建立更有包容性的急救体系,除了针对危重患者救治的急救性救护车,还需要发展为患病群体长途转移的救护车。当然,建立更加完备的分级诊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异地诊治,这是真正规范“黑救护”的核心所在。□郑山海(医生)

  “北京北站停运”应广而告之

  昨天中午,我的一位老乡给我打电话,她被“困”在北京北站附近。老乡在河南工作,过年了坐火车到北京,然后到北京北站换乘K1015列车回家。她以前每次回家都走这样的路线,并且都是到了北京北站后临时购买K1015的票。这次也不例外。可是,没想到当她乘坐地铁到北京北站后才获知,北京北站因改造已经暂停营运了,K1015列车始发站改到了昌平北站。

  我让老乡在原地等候,我开车去接她。我到达北京北站外的广场,看到很多一脸茫然、拖着行李箱包的人。原来,他们都像老乡一样,从外地乘车到北京后匆忙赶到北京北站换乘,但没想到北京北站已“休假”。我听北京北站附近一家商店员工介绍,春运开始后,每天都有大量“无知者”走了“冤枉路”来到北京北站。

  为此,建议各大火车站、长途客运站在显著位置贴出告示,提示乘客北京北站停运,原来的火车车次都改到昌平北站,同时标明从此地前往昌平北站的公交、地铁线路。□黄静(职员)

  评论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