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总决赛武亦姝夺冠,新京报记者专访点评嘉宾蒙曼,揭秘节目幕后
| ||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从大年初二开始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昨晚迎来总决赛之夜,来自复旦附中,年仅16岁的武亦姝夺冠,彭敏获亚军。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被网友称为“电视界的一股清流”。百人团组成行走的“诗词库”,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四位专家点评精准独到,加上温婉知性的主持人董卿,满腹诗书的选手,一起为观众奉上了10集“诗词界的饕餮盛宴”。新京报记者专访点评嘉宾蒙曼,剖析了《诗词大会》受追捧的原因。
本季在赛制上增设了“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往来之间如同打乒乓球一般。“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节目组为每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不再仅用“花”字,而是增加了“云”、“春”、“月”、“夜”等诗词中的高频字,在场上选手完成答题后,由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成绩的第一名,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百人团是由一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爱好古诗词的普通人组成,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岁儿童,还有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外国人。而选手武亦姝更是圈粉无数,网友感叹她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
而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开始,包括了楚辞、汉魏六朝诗、唐宋诗词、明清诗词,一直延续到当代的毛泽东诗词。节目组也要求几位专家点评时不能仅限于字面,需追求更深层的剖析,以达到“一加一”的状态。王立群、康震、蒙曼和郦波四位嘉宾的现场点评都很精彩。
记者联系到北京市西城区某重点小学的语文教师罗老师,她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属于合家欢型的综艺节目,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是一种开拓视野的方式,可以见到很多平时不常见的或者经常说错的词语。罗老师说,现在电脑化,提笔忘字是常事儿,而《诗词大会》,包括之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都是培养孩子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可以让孩子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因为罗老师教过的孩子中,就有因为看过类似这种节目而对诗词特别感兴趣,从而去钻研诗歌的。
(本版所用诗词为《中国诗词大会》中曾提及的。)
【嘉宾说】
打动了国人“诗心”
一些典故非常有趣,这也成为观众夸赞的一点。那嘉宾是现场即兴而为还是提前有所准备呢?对此,身为点评嘉宾之一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坦言:“都有。就诗词而言,我们之前肯定是做过准备的,但就现场情况而言,有不少是准备不到的,要看选手当时的表现和答题过程中引起我们的感怀。”蒙曼说,节目中最快乐的就是跟大家一起重温这些诗词。“但有时候很遗憾,比方说觉得这句诗词大家应该知道,但很多人不知道,或者是选手上场后没有答出来。这时候就有一种同悲同欢的情绪了。”
而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也在微博中表示,做嘉宾最郁闷者有二:“一是你有独到见解的诗词不在你参录的那一场,二是你有过人之解的诗词在你点评的那一场某选手题中,但选手过早躺枪下场了。总之,最有独到之处无机会与大家分享。”
在蒙曼看来,《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就是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跟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相比,我们是最爱诗的民族。《诗经》和《楚辞》作为源头,唐诗宋词作为高峰,一直到当代毛主席诗词文选,中国人习惯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情趣。”节目恰恰打在了中国人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地方。“我们谈传统文化复兴,美才是先行,因为美才能导出善。人们需要精神上的东西,而诗和其他任何形式相比,是最属心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凌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