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冯静)2月1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组织(简称CITES)发布第012号缔约方通知,提议停止源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交趾黄檀(俗称大红酸枝)商业贸易。业内人士判断,如果提议通过,这将意味着国内大红酸枝交易将继续收紧,其价格也会再次上涨。
CITES再次“发难”
根据提议,将暂时中止源自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交趾黄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商业交易(但制成品除外,这其中包括木雕和家具)直到老挝做到“以科学方式在本国境内保障涉及该物种的无害化交易”等三方面工作。
在此之前,CITES在2016年9月23日起暂停过老挝交趾黄檀的商业交易。除了老挝本国交易限制,缔约方国家及海关机构都需要得到来自CITES网站的执行和贸易禁令的信息才可以接收相关物种样本。管理可谓相当严格。
交趾黄檀贸易将受限制
交趾黄檀的学名是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产地集中于四个国家:泰国、柬埔寨、老挝和越南。在明清成为宫廷家具所用的“三大贡木”之一,成为国内主要的红木家具用材。在最近的20年内,伴随红木产业的发展与繁盛,绝大部分进入中国成为高档红木家具的制作原材料。
在2013年,交趾黄檀被CITES列入交易物种附录二,旨在对其商业贸易进行严格限制。对于国内红木市场而言,“限制”则意味着价格进一步提升。
在2013年,交趾黄檀被CITES列入交易物种附录二,价格一路上涨。目前,在深圳一些木材市场,交趾黄檀每吨报价在50万元左右。从诸多红木企业的动作也可以看出,近一年来,诸多从事交趾黄檀材质加工的红木家具企业已经不再大规模生产,大多改为定制化生产。材料市场的变动影响着下游家具制造行业的变化,也给企业发展带来机遇和瓶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