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时事评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时事评论
下一篇

让地铁童乞“绝迹”需NGO参与

2017年02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北京论坛

  NGO不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干预手段,还可为儿童提供更专业化的救助。

  最近半个月,一些被成人通过手机“指导”的儿童乞丐出现在北京地铁车厢里。经调查,这些地铁内乞讨的儿童,超过三成来自甘肃岷县,他们由家中成年家属带领,利用寒假有组织地来京,已是一个职业乞讨团体。2月7日,轨道执法大队发出呼吁,向地铁童乞说不。

  儿童乞讨一直是个让人揪心和为难的问题,此前《新京报》曾发表过社论——《让乞讨儿童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但时至今日,让儿童乞讨“绝迹”依然是个遥远的梦。

  儿童乞讨问题为什么难以根治?这与相关的治理模式有很大关系。解决儿童乞讨问题,目前主要的办法就是依靠行政手段,如执法部门在地铁的公共区域加强执法,民政部门加大对流浪乞讨儿童救助等等。

  但是,行政手段毕竟有其局限性,政府部门的主要立足点是维护社会秩序,难以触及到乞讨儿童丧失各种权利的根源。也正因此,相关部门对于乞讨儿童的办法,往往是一刀切,缺乏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关照,结果是治标不治本。

  针对童乞治理中的“政府失灵”,让NGO(非政府组织)参与其实是可行的路径。NGO的民间身份,使得其能更方便与流浪乞讨群体打交道,与他们建立互信。儿童乞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纯粹因为贫困,有的是被成人操控,有的是被拐卖和强迫。对此,NGO不仅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干预手段,还可为儿童提供更专业化的救助。

  在印度,有个名为“儿童权利与您”(CRY, Child Rights and You)的民间组织,旨在关注和改变乞讨儿童等被剥夺基本权利的印度儿童的生存状况。CRY的核心使命始终是“推动长期变革”,而不是满足于组织捐赠等快餐方案。CRY通过30多年的努力,使得印度18个邦共2500个社区致力于根除儿童权利实施中所面临的阻碍,超过150万名儿童受到救助,372个村庄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363个村庄消除了童工。这个经验可以借鉴。

  不妨就以救助地铁乞讨儿童为契机,政府为NGO救助乞讨儿童提供便利和支持,通过政府与民间力量合作,给乞讨儿童以坚实依靠,彻底改变其在经济和权利上的双重贫困。

  □于平(资深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