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4日至18日,第八届新京报小记者寒假集训正式举行。来自史家小学、三帆中学、人大附小、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宏庙小学、奋斗小学、培新小学等多所北京中小学的同学们参加了新京报小记者初级班和中级班的集训。
集训中,东城区食药监局前门食药监所、三元食品、传骑国际青少年骑士院等多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单位都成为新京报小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实践的实验场,小记者们也在实地探访中拓展了自己对不同社会组织的认知。
新京报小记者探访三元食品
●采访任务:实地探访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采访地点:北京大兴瀛海镇
一罐好牛奶经历了怎样的生产过程?巴氏杀菌奶、常温奶、乳饮料,它们之间到底有何不同?牛奶应该怎么选?带着这些疑问,2月8日,2017新京报小记者初级班走进了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食品”),亲眼见证了牛奶从原料奶至成品出厂所涉及的各个质量管理环节,探究食品安全知识,也了解了三元食品的发展历史及文化。
看 只闻奶香,不见牛奶
“怎么还有麦当劳?”,刚进三元食品的大厅,中央展台上陈列的60多种产品就引发了小记者们的极大兴趣。
在现场观摩中,隔着透明玻璃的生产参观走廊,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路参观了鲜牛奶、酸奶、瓶装奶、常温奶等各式乳制品的加工生产线,视线所及大多是不锈钢容器和管道。只闻到熟悉的奶香却全程没有看见一滴奶,这让小记者们很是惊讶。
三元食品的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为避免环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原料奶从奶罐车直接进入生产管道直至包装成各种产品,都不会与外界环境接触,全程密闭且各个环节都有检测系统,可追溯到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
探 寻细节,看食品安全的多重保障
除了封闭式生产线之外,三元食品还有多项举措保障食品安全,这也是小记者们在现场观摩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从现场展示的图片、文字介绍,小记者也更加了解食品安全背后的门道。
工作人员介绍奶牛耳朵上的标牌就相当于奶牛的身份证,用来识别和记录奶牛的信息,“在三元绿荷牧场,挤奶之前要先扫描耳牌,获取主要生理指标,如果哪头奶牛的指标有异常,它就无法进入挤奶大厅。”此外,每头奶牛的脚踝上还有一个电子设备,储存奶牛身份和活动信息。当奶牛到挤奶厅时,计步器会通过接收器将信息传输到电脑记录。
“别以为品尝牛奶是个轻松活”,工作人员介绍道,三元食品的人体品奶机制为全国独有,奶产品的生产全程都由专业人员品尝试饮。“每个专业人员每天要喝2斤多奶”,听到这里,小记者们都暗暗咋舌。
问 关注牛奶挑选和科学饮奶
“常温奶和需冷藏的牛奶有何不同?酸奶和鲜奶的营养价值一样吗?如何辨别牛奶的品质?”观摩结束前,工作人员特意留出一段时间解答小记者们的疑惑。小记者们抛出了一堆问题,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不同乳制品之间的区别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挑选牛奶等方面。
三元食品的工作人员一一解答了小记者们的疑惑。在教小记者如何选择牛奶的同时,建议小记者科学饮奶,如早上一杯鲜奶,晚上一杯酸奶更合适;应尽量少喝乳饮料,区分牛奶和乳饮料的方法很简单,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个的如果是水,那就是乳饮料。
采写、摄影/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