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行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行摄

舞伞钱抢灯伞,稀罕的源溪村“生殖”社祭(1)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池州市梅街镇源溪村徐村柯朝社队伍从曹氏宗祠出发,其中包括执事人、十八个戴着面具的“傩神”及红黄罗伞等。
有村民到祠堂拜上“三牲”供品,祭拜傩神。
徐村柯送灯伞的人家。

  傩戏目前分布于十多个省,但极少有像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傩这样全面,构成了一种系统完整的文化载体,池州傩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傩戏民间艺术。有“无傩不成村”的池州市刘街、梅街、茅坦等乡镇,每年春节初七到正月十五,一派远古的戏曲景象在乡村上演。

  2017年2月9日,正月十三,是池州市梅街镇源溪村傩事活动的高潮,这一天,源溪村所属的三个自然村将进行盛大的朝社活动。

  这天,位于佛教圣地九华山的“三天门”下的源溪村,早上的太阳把夜里下的小雪渐渐消融,被群山环绕的源溪村雾气升腾。朝社活动主要围绕着徐村柯、缟溪金、缟溪曹3个自然村进行,这三个自然村由一条清澈的源溪河自上而下串联在一起。

  相传,三个自然村拥有的面具都是同雕于一棵树,上游的徐村柯18枚面具用的是树干的上段,中段的缟溪金13枚面具用的是树干的中段,下游的缟溪曹的24枚面具用的是树干下段。所以,朝社活动的时间安排也顺着水流自上而下展开。

  举行朝社活动的主要仪式都是在缟溪金、缟溪曹两个自然村交接的桥头边的750年树龄的“社树”下,树下有一象征母性的石臼,石臼前有一石板可供放祭品。

  “社树”是桠枫和青檀合株为一体的“连理树”,树高15米,胸围2.67米,冠幅7米,当地村民又称“神树”。过去,连理树旁有座社庙,每年柯、金、曹姓都来进行祭祀活动,后来庙毁而树茂,而桠枫和青檀合株一体,有合欢之意,村民觉得神奇,故朝庙到朝“社树”延续至今。

  10:00徐村柯

  社树前朝社

  10点,徐村柯首先朝社,会首召集其他执事人准备好朝社用品,在柯氏宗祠前鸣锣召集全村老少,燃放鞭炮和烟花(过去是铳手放铳,现换为放烟花。)然后,会首率阵,打头的两人提着装有供品、香烛和鞭炮篮子的执事人,跟随的是16位童子组成的彩旗队,接着是统一戴着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袍,捧有金色香炉的4个房头代表,再后又是彩旗、锣鼓,下来是十八个戴着面具的“傩神”,及红黄罗伞等。一路,队阵每逢水口、桥梁、古庙都要烧香,尤其是到名曰洞里姚的一个小村庄的仙姑洞前,队伍要特意拐到村里的仙姑洞口摆放三牲供品、点烛、燃纸、放鞭、行礼。

  仙姑洞历史久远,据《曹氏家谱》记载,明代已被称为“古仙女洞”:柯家有女嫁到姚村,冬日,柯女到洞口挑水,看见洞前桃树开花结果,耽误了时间。因为婆婆前去,桃花依然枯萎,便怀疑其贞操,柯女一怒之下进洞而去,再也没归。后人入洞百余米,发现洞内有一女人形巨石,面向内,便传说柯女成仙而去。

  源溪村仙女洞口举行的祭祀仪式,是源于由来已久的穴崇拜信仰,实质为生殖崇拜的一种形式。不过,发展到如今,除了祈福乡民多子,还祈福风调雨顺,诸事吉祥。

  仙姑洞祭拜结束,朝社队伍前往社树,执事人将篮子里的生鸡、生肉、生鱼“三牲”及三杯酒“献功”到社树前,同时燃放鞭炮和烟花,四房头行跪拜礼。然后,戴着“和合”二仙面具的两人,一人执五彩纸伞,一人执古钱道具,随着会首“喊断”起舞,都是祈福吉祥之语,如“古老钱、古老钱,里面方来外面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伞儿团圆,人喜神欢,家门吉庆,人口平安。”等词句。“和合”二仙随着“喊断”,两人挥舞伞与钱,或旋转,或冲顶,或腾举等等,意在天地交、阴阳合、云雨衍、万物生,寓意生育和吉祥。

  11:00缟溪金

  仪式

  11时许,徐村柯朝社结束,从社树返回祠堂,到达祠堂后燃放鞭炮和烟花为号,接着已做好朝社准备的缟溪金开始举行仪式,缟溪金仅有23户100多人,春节期间,参加仪式活动的人,比人数众多的徐村柯和缟溪曹两个自然村相对要少很多。

  燃放鞭炮和烟花后,负责挑面具的执事人,挑着装有面具的“日”和“月”两个箱子,和执伞及舞古钱者相继出门,到了社树,朝拜同于徐村柯,不同的是,缟溪金是由戴上“千里眼”面具的执伞者和戴上“顺风耳”面具的执古钱者表演舞伞钱。

  直到缟溪金的队伍回到金氏宗祠,缟溪曹朝社活动开始,相比前两个村,缟溪曹参与的人更多,活动规模更大。

  (下转D08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