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1月增贷2万亿,“资金空转”为何难以根除

2017年02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金融观察

  如果银行资金长期在金融机构间流转炒作,不仅会恶化实体产业融资环境,也会放大金融市场的杠杆风险。

  2月14日,央行公布1月人民币贷款数据,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2.03万亿元,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3%。就在前一日,《人民日报》发文称,不少热点金融事件背后都有银行资金的影子,这些钱通过在不同金融市场、不同机构之间穿梭,在金融体系内部“虚投空转”,风险已经显现。

  常理而言,银行资金只有注入实体企业,才能实现资金的真正增值。如果长期滞留银行,或在金融机构间流转炒作,不仅会恶化实体产业融资环境,也会放大金融市场的杠杆风险。而监管当局也曾出台不少法规、进行现场监管检查,但为何银行资金空转现象反而愈演愈烈呢?

  原因不外乎几点:首先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由于缺乏好的投资项目,银行存在资产“配置荒”,为了不让吸收的存款资金“赔本”,不得不进行资金空转。加之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银行畏贷、惧贷甚至抽贷、断贷,将资金进行空转套利。而高回报企业如房地产企业,本身对银行资金形成了较强的投资吸引力,让普通实体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资金便自然涌向高回报产业项目,进一步诱使资金空转。而监管部门虽然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引导,但缺乏严厉的处罚和问责机制;加之金融跨行业监管机制缺失和分业监管带来的弊端,商业银行资金空转便成了“常态”。

  那么,对于资金空转现象究竟应如何根治呢?

  提振实体企业是根本之策。首先,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银行能找到适合投资的行业、企业,为遏制资金空转营造环境。并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领域的信贷支持。

  同时,需要通过有效监管打通银行与企业资金对接渠道。一方面,我们需要完善统计体系,以便掌握银行资金运行动态并进行适时干预;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引导商业银行加大风险管理、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的力度,推进同业业务、理财业务、委托贷款等业务健康发展,清理资金的通道、过桥等问题,使资金供需双方能够直接对接,降低融资成本。

  再次,建立银行表内外资金有效隔离机制,使银行资金空转没有任何空当可钻。对商业银行资金营运严格按照风险监管原则与自营贷款应当进行有效隔离,严禁表内外资金用于放贷,有效隔离表内外资金互接渠道,减少风险传导。并要求商业银行实施实贷实付和受益人支付原则,落实好信贷资金的明确用途和坚持受托发放。

  最后,防止借金融创新之名打监管“擦边球”的现象。银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制定风险偏好方案。随着银行业务模式和风险日趋复杂化,银行不仅要加强对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把控,还要注重对各类新型非信贷资产类型的风险管理,使创新能够运行在健康轨道上。

  □莫开伟(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