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救助“孟莹君”,经济规律怎么看

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世说新语

  越重要的东西,越要给生产者足够的激励,让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产量和价格,如此才能保证稳定、充足的供给。

  前天情人节,25岁的患者孟莹君却无奈在微博上发出一条求助信息引得多人转发。由于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罕见病,需要长期服用一种叫做“青霉胺片”的药品配合治疗,前不久孟莹君却发现自己一直服用的药品停产了。“失去药物治疗,我们会肢体变形、不能说话行动,死亡……希望各位转发救救我们。”

  孟莹君的遭遇令人同情。可是,人们究竟应如何做,才能真正帮助到她以及更多患者呢?或许最有效的办法,是呼吁放开药价管制,相信市场。

  因药价管制而使得药厂停止或减少生产关键药物的案例不少。比如心脏手术中的常备药“鱼精蛋白”,就常常遭遇供货紧张。又比如抗眼镜蛇毒血清,全国停产。

  既然如此,我国又为何要进行药价管制呢?事实上,采取这样的措施,其初衷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药品对病人如此重要,所以政府需要给药品定低价,以减轻病人的负担。其背后的思路是:为了稳定民生,重要的资源需要由政府管制。然而,这一思路真的符合经济规律吗?

  经济学规律揭示,越是重要的东西,越应该交给市场。在一个均衡市场上,价格具有度量稀缺性的功能,因为大家都在节约钱,生产出的产品就是被需要的,而价格制定则反映了市场对资源的稀缺程度,药品、水、能源都是如此。因此,相较于完全开放的市场环境,供给不足的问题反倒在计划经济时代比较常见。比如粮食,在粮食生产、价格受政府管控的时代,即便作为粮食生产者的农民,也常常吃不饱饭。

  其实,越重要的东西,越要给生产者足够的激励,让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产量和价格,如此才能保证稳定、充足的供给。生产者赚走太多钱怎么办?利润会吸引更多竞争者加入,使得利润降低、供给随之增加。

  政府管制药价,初始时也给药厂留下了利润空间,但市场风云变幻,生产成本也随之起伏。这些年通货膨胀有目共睹,药厂如果想改变药价,就要与监管部门打交道,但碍于舆论指责,监管部门也不能轻易放开药价。如此一来,药厂、监管者、病人全部都陷入了无效博弈的怪圈。对于药厂,直接退出或减少生产就是必然选择。

  美剧《豪斯医生》中,豪斯医生指责药厂把旧药改头换面,就申请加价售卖,却不知药厂也是被逼无奈。这种改头换面的成本,实际是体制成本。与其如此,或许允许药厂自行调价,减少体制成本,刺激生产积极性未必不是一个备选项。对于病人来说,低价买不到药,与高价能买到药,哪个更利于病患?患者又会选择哪个呢?

  有网友一方面反对放开药价管制,另一方面呼吁政府生产那些利润较低或亏损的药。事实上,政府替代药厂,或许是比管制药价更严重的错误。为了对各种药品需求做出反应,纳税人要多雇无数公务员、增设无数国营药厂,成本高到不可思议。为了降低药价,纳税人反倒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即便庞大的公务员、国营药厂的体系建立起来了,也未必能对病人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

  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而药价管制就是人命关天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有网友评论:“药品就应该取消处方管理和销售限制、完全市场化,种种规定会阻碍科技造福人类。希望有一天,药品可以和零食饮料一样在超市就能轻松买到。”到了这一天,谁还会为药品的供给担心呢?

  □邓新华(经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