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书评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书评周刊

重识观念

2017年02月1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制图/孙嘉潞

  热闹的中国年味刚散,一套以“自由”“平等”“法治”等关键词命名的观念读本摆上了三联韬奋书店的新书台。在这套丛书的总序中,主编何怀宏引用剑桥大学教授阿克顿的话,“我们的职责是关注和指导观念的运动”。

  这句话出自1895年阿克顿的就职演说,同年,严复将《天演论》译入中国。早在严复这一代开眼看世界的有识之士译介西方思想之前,1840年国门因战争被迫打开,中西思想就已开始碰撞。近两百年后,“德先生”“赛先生”已写入国人熟知的历史,自由、平等正在成为更多人对一个健全现代社会的基本诉求。

  西方观念深刻地参与着近代中国的变革,有些掀起一时风暴,有些则润物细无声。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学译介,从“严译”到二手“日译”皆着眼于民族存亡,局限于救亡图存的精英群体,故而思想的引入并不等同于思想的共享。直到“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才使西方观念更广泛而快速地共享成为可能。可惜,它未持续多久便被政治事件打断了。

  因此,尽管诸如自由、平等、法治等基础性的西方观念早已沉淀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制度,我们依然要追问:它们是否真的被中国公众共享?是否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常识?而常识又是否已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共识?

  现实难以给出有底气的答案。在急剧转型的社会中,基本价值观念起着有力的引领作用,但在当代中国,曾一度作为先导、共识的一些观念或趋于空洞化、分歧化,或与现实生活产生严重脱节,在近三十年间尤其如此。今日之中国仍面临着观念与常识的困境,需要且迫切需要重识基础性的价值观念。其中,近代以来舶来的西方观念不可或缺。

  以经典为依据,原原本本地厘清这些观念从古希腊至现代的源流,对何怀宏等学者而言是阿克顿所言的职责。对于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受惠于这些观念的每一个现代中国人来说,重读经典便是重识观念,从而促使观念真正被共享,促使人类普遍价值在当代中国成为个体的常识、社会的共识。

  因此,在印刷品泛滥的当代,新书台仍要给这些不厌其烦说常识的经典读本留一方地。在这个曾被炮火撞开国门的国度里,它们正在等待这个时代的读者,拿起一本书,打开一扇观念的门。

  新京报记者 孔雪

  详见B02-B03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