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会自动调节价格,伪市场则不;市场是欢迎好作品的,伪市场则不。
几天以前,中广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上,业界“大佬”以“天价片酬,如何解套”为话题展开了讨论。郑晓龙导演认为此现象为“不成熟”的表现,马中骏说“存在即是合理”,资源稀缺必然会贵。这个问题其实去年就有专门的会议讨论过。主办方要从业者们出主意想办法,讨论很热烈:有些制片人提出应该取消演员片酬的“代扣代缴”;有些提出片酬占投资比例做出行政限制;我脑洞大开出了个馊主意,说可以学习美国NBA搞“工资帽”……各种奇招五花八门,最终当然是不了了之。估计这次制片委员会的讨论,结果也差不多。
“天价片酬”如果真是市场行为,当然是合理的,但我们的“市场”是真市场吗?假收视率、假点击数、假粉丝,最近爆出,口碑都可以用水军去刷,水军甚至闹出讨薪的丑剧……建立在这一切虚假之上的影视产业,自欺欺人能够持续多久?如果电视剧购销体系不能公开透明、充分市场化,就无法避免贪腐。从整体盈利情况看,我国电视剧生产绝大多数在亏损,整体亏损的行业却产生了令人咋舌的“天价片酬”,这难道是市场行为?
市场就是假的,所以讨论“天价片酬”只能是云山雾罩不得要领。再有,我们影视行业除了钱就不能谈点别的吗?
许多影视行业的会议,电影的创作会议谈分账、谈票补;电视剧的创作会议谈电视台欠款;编剧开会谈欠薪;导演谈制作经费紧张,大都用于演员片酬;制片委员会谈的是“天价片酬”问题……连政府官员在内,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钱”。某些官员总是扳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账,去年我国票房多少钱,今年多少钱,明年预计多少钱,钱钱钱!有一次,有位导演实在忍无可忍,在会上愤而离席。一个生产精神产品的行业,几乎没有人谈精神。
这几年,我国的电视剧内容质量逐年下降,这个形势是非常明显的。著名编剧史建全担忧地说:“我们2000年左右开始的延续将近十年的电视剧高峰就这样过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新回到那个百花齐放、佳作频出的局面,可能我是赶不上了。”
资本的大量涌入,利益驱动下,大批创作型公司与资本对赌,这不是质量对赌,是钱的对赌,行业的会议自然而然就成了谈钱的会议。姜文说:“不要问我票房的事,那不是导演应该关心的。”梦想被欲望取代,是行业最大的危机。套现几乎成了行业唯一的目标。“以梦为马,越骑越傻。”当下,去做一部有价值无颜值,有追求无IP的电视剧,你就是业界的傻瓜。
编剧们参加各种剧本策划,大家都在猜测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爱看什么,现在流行什么,“虐”啊“爽”啊,CP啊。自己想表达什么已经无所谓了,讨好观众才是王道。就像旧社会的叫花子,挨家挨户唱莲花落,主人家爱听什么就唱什么,全是拜年话,谄媚入骨还遭人嫌弃,始终脱不开要饭的命运。什么时候我们影视创作者变成要饭的了?拍电视剧变成唱莲花落了?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现在是十年饮冰,病得不轻。人精过剩,“傻瓜”总要有人去做。现在有个词叫“裸播”,不买收视率的剧播出就叫“裸播”。我们总是指责、抱怨,但能不能先从自己“裸”起?
诗和远方,越走越慌。最近,自媒体上有篇文章《这些神剧导演都去拍网文和烂戏了,他们的才华也如昙花般凋谢》,讲到一些优秀的导演最近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文中说“纯从经济上说,大家的日子过得并不差,比过去更富裕了,哪怕在IP泛滥的年代,原创编剧们也不穷。他们可以帮资方挑IP开策划会改剧本,可以当网红做主持转型导演,钱,是挣不完的;理想,是没出路的。”在文化上,内心不笃定,往往会失去姿态,失去从容,最终也失去尊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