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英达放弃庭审、不作无罪辩护,固然丧失了证明自己无辜、彻底洗刷罪名的机会,却也因此不至于要面对一场必输的战斗,并背负战败的惨烈后果。
当地时间2月16日,中国知名文艺人英达被确认因“刻意规避申报要求、进行现金拆分”,在美国康涅迭戈州联邦法庭和检控方达成和解。英达承认所指控罪名、放弃庭审及当庭为自己辩护机会,以换取法庭从轻发落。
根据检方指控书,英达在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间的11个月内,分50次向自己和妻子联名账户先后存入46.4万美元。这种做法被“自媒体”哄传为“洗钱”,其实“洗钱”未必(检方指控书中也未直接指控其洗钱),但涉嫌瞒报个人财产及逃税,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洗刷的。因为根据美国法律,每次存款一万美元以上要申报的。而英达这样做,非但涉嫌偷税漏税,甚至涉嫌洗钱。即使最后查出钱的来源是合法的,也违反了美国的法律。
正如一些“北美通”所指出的,美加金融监察机构对大宗现金存入十分敏感,往往会反复盘查。一些“聪明人”便开始相互“传经送宝”,转用多笔、多账户和每笔小金额的方法规避监控。
近年来,美国等相继收紧纳税政策。2011年12月美国联邦国税局公布《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稍后,加拿大联邦财政部公布类似个人银行账户监控细则。在此种情况下,即便稍小额度的存款也会被银行方面申报,想通过这种“老办法”逃税、瞒报,是越来越行不通了。
每逢北美报税季,美国或加拿大最担心的莫过于逃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援引Tax Justice Network的统计指出,每年从“避税天堂”流失的税款高达2550亿美元,其中仅美国一国就高达700亿。
在“避税天堂”屡遭重创后,个人金融账户本身的监管也不断强化,且大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英达“化整为零”的拆分法,不啻“顶风作案”,后果可想而知。
其实只要能合理说明资金来源,按章申报并纳税,大额资金的出入在北美并不会受到限制。相反,本是正当收入,也并无瞒报和逃税意图,采取这种“不正常”储蓄方式,反倒可能被美国税务机关,甚至警方和情报机构的反洗钱、反逃税机构盯上,惹来一身麻烦。
值得注意的是,北美的这些规矩“管钱也管人”,只要账户在当地,即便是外国籍人士也不能逃脱监控。
尽管只有法庭才能裁定当事人是否有罪、有什么罪,但检方指控书上所披露的种种作为,一旦上庭,的确很难摆脱“逃税”、“瞒报”的怀疑。即便再高明的律师,恐也难以说服法官和陪审员相信,他的委托人这么做是无辜的。正因如此,英达最终选择了看似近乎“无条件投降”的“和解”的苛刻条款。
但除此之外还能如何?美国是个善讼社会,倘若该官司有哪怕一点希望,神通广大的律师们也不会劝说英达连庭审机会都放弃。放弃庭审、不作无罪辩护,固然丧失了证明自己无辜、彻底洗刷罪名的机会,却也因此不至于要面对一场必输的战斗,并背负战败的惨烈后果。
虽然从和解方案看,冻结资金和补税不可避免,但他应该不会像某些自媒体所说的,要面对10年监禁、50万美元罚金的“上限处罚”。
□陶短房(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