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显示,腾退因改善环境,疏解非首都功能;腾退时间截至3月,将解除文化城内所有租赁合同
| ||
| ||
| ||
| ||
|
新京报讯 继十里河鱼夜市于去年关闭后,十里河天娇文化城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记者近日从市场内贴出的通知看到,为实施功能疏解,加快推进人口调控与产业转型升级,十里河村委会开始解除天娇文化城内的所有租赁合同。
根据通知,腾退的实施期限则是2017年1月至3月。
市场关闭 老顾客纷纷来串门
十里河天娇文化城坐落在北京三环分钟寺桥附近,市场内聚集数百商铺,售卖花鸟鱼虫及文玩等。
一位售卖文玩的商铺老板于洋(化名)介绍,自己在北京其他地方还有两家分店,但是这里的效益最好,有人气。“很多市民没事儿就来逛,都成熟人了”。
得知十里河天娇文化城要腾退的消息,很多人特意赶来告别。于洋说,这几天,老顾客纷纷来串门,询问未来店面地址。
他说,腾退后,对店面还没有具体规划,但如果市场整体搬到五六环,就不考虑了。
功能疏解 天娇文化城将腾退
文化城外张贴的落款为“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十里河村村民委员会”的公告显示,为切实改善乡村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有效开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朝阳区拟实施功能疏解工作。
公告显示,十里河村将对十里河天娇文化城进行功能疏解,解除该范围内所有租赁合同,土地及地上建筑物收归村委会所有,并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实施腾退。根据公告,文化城腾退时间是2017年1月至3月。
记者昨日电话采访十里河村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腾退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制定,目前尚无未来规划。
■ 现场
摊主甩货 文玩爱好者“捡漏儿”
昨天是二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听说天娇文化城将在3月前腾退,许多文玩爱好者来扎堆“捡漏儿”。
一出地铁十里河站D口,密密麻麻的人群涌向天娇文化城,沿途有不少摊贩。卖文玩核桃的手提一箱子,就地一开就开始吆喝;卖琥珀蜜蜡的珠子挂满一身,见人就问“要吗,甩卖”;有人一自行车挂了十几个鸟笼,里面多是老北京说的“蹦儿”(学名煤山雀),惶恐地跳来跳去;最有意思的是卖热带鱼的,直接用塑料袋装着,挂在地铁外的栏杆上,看上去玲珑剔透。
文化城里的人更多。周六本该是天娇的鱼市,有一大部分人是来看鱼的。但是按照清退要求,昨天鱼市已经不让摆了。
家住西直门的马大哥喜欢养热带鱼,十天半个月就会来一趟。昨天没有鱼摊儿了,他显得很失望。“以前周六卖热带鱼的最热闹了。鱼商都会带着高压锅,烧出来的热气通过铁管架子,给一袋袋热带鱼加热。”他说,来天娇好几年了,以后不知道在哪里买鱼了。
鱼市不能开了,卖渔具的店在门头贴出降价通知:鱼饵料10块一包,“主要为了走量”。
虽然其他门类的疏解时间未定,但是很多店铺和摊位也开始甩货。
在卖橄榄核雕件的摊位前,一位大哥看好了一串橄榄佛像手串。“这个串我从一个大哥那里拿就550元,成本价给你。那哥们已经盘了两年,都盘亮了。如果不是要搬,低于800元不会出手的。”摊主刘大姐说。
■ 追访
部分商户将搬往十里河文化园
按照规划,天娇文化城1月到3月应该腾退完毕,但是记者询问了多家店铺和摊位,均表示不知道何时开始搬。不少店铺老板称,已在马路对面的十里河文化园预定了摊位。
店主担心“搬到屋内客人就少了”
在天娇卖关东烟叶的孙大哥是从老天桥市场过来的,天娇开市就来了的他,已经在这里摆了十几年的摊儿,看着市场慢慢发展起来。
“腊月二十七听到市场要撤的消息,当时已经回老家过年,所以正月初八就回来找地方,本来打算在家过十五的。”孙大哥说。
目前,他在路对面的十里河文化园定了个摊位。“我卖烟叶的不能在屋里,因为屋里不能抽烟。”孙大哥笑着说。
跟孙大哥有亲戚的小高在市场摆摊卖金刚菩提,目前也在十里河文化园定了一个摊位。但是他是租了个小店面,目前很担心“搬到屋内客人就少了”。
在鸣虫区卖油葫芦(蛐蛐一种)的赵大哥也准备去文化园。“钱都交了,那边比这里便宜点,每年11600元,天娇是13000元。”
与他们不一样,也在鸣虫区卖蝈蝈的朱大姐在朝阳区高碑店买了一个摊位。“那里的摊位每月400元。但是我们也没想好要不要搬去,怕那里太远,没有人去。”
还有很多摊位并不知道以后搬去哪,只是在甩货。他们关心的是今年已经交的13000元摊位费,如果搬走不知道会退多少。
路对面文化园已接收天娇部分商户
与天娇人头攒动迥然不同的是,路对面的十里河文化园冷冷清清,一共没有几个顾客在逛,很多店铺没开门,一两百米的街上也就两三个摊位在营业。
十里河文化园建于2012年。小高说,建成两年就不怎么行了。
“现在这里很少有人来,等天娇市场的商户搬来后,可能会好点。”在街口卖珠子的刘大姐说。
记者咨询了十里河文化园招商办。招商办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已经接收了天娇部分商户,但是限于十里河文化园的面积,也不能都接收。
■ 纵深
北京花鸟鱼虫市场变迁史
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多为自发形成;多数市场因与城市定位不符近年被疏解
在老北京人眼里,天娇文化城是一个正统的“流传有序”的花鸟鱼虫市场。随着文化城逐渐腾退关闭,北京三环内赏花卉买鸟鱼的市场又少了一个。
早期市场多为自发形成
“改革开放后,龙潭湖附近形成一个古玩市场,那时的北京人都去那里买蛐蛐;1997年时,龙潭湖附近整治,大部分搬去了玉蜓桥;2001年,玉蜓桥的市场也散了,很多商户去了老天桥,等到2006年5月,十里河的市场形成后,商户就开始向十里河集结。”小时住东四十二条的席大爷说,他从12岁就开始玩蛐蛐,现在已经63岁了。
昨天,他找到了卖油葫芦的赵大哥,认识十几年了,他的蛐蛐一直从赵大哥这里买。
赵大哥山东济宁人,在这个市场,卖蛐蛐的基本都是山东人。
席大爷说,最开始的时候,卖蛐蛐的也是北京人。但是山东人来了之后,就没人从北京人那里买蛐蛐了。“怕是被掐(斗)过的。”
“玩蛐蛐从宋朝就开始了,我最多的时候,玩300多只。”席大爷说,上世纪70年代,一只蛐蛐就5毛钱,后来涨到2块,现在好的几千块都有了。
实际上,北京早期的花鸟鱼虫市场多数为自发形成,例如北京官园花鸟市场,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雏形仅是几名商贩在西直门桥下贩卖观赏鱼。随后,买卖的人越来越多,也就形成了固定的场所。
还有些则孵化自固定市场,但多为个体商贩。如1992年,北京花木公司曾将天坛公园附近的厂房租给商户售卖花卉鱼虫等,后来成为红桥花卉市场。
花木公司新闻发言人李纪宁回忆,当初,花卉市场内90%以上为小商贩。位于二环内,交通方便,很多市民下班后常会溜达着过来买上两盆花。
天娇文化城一位文玩店老板回忆,自己2010年进入花鸟鱼虫市场营生,那时类似的花鸟市场正如火如荼。他的一位朋友计划开设新店,曾简单做过一次调研,2010年,北京各地区共分布着大大小小60个市场,售卖花鸟鱼虫、珠宝等。
薄利多销模式受房租上涨冲击
但近几年,花鸟鱼虫市场逐渐式微。
2016年,陶然亭公园西门外的陶然江亭观赏鱼花卉市场停止租赁,另作他用。有30多年历史的官园花鸟鱼市市场经过几次搬迁后,也逐渐冷清。
上述文玩店负责人认为,花鸟鱼虫市场一般售价低廉,但现在房租越来越贵,很多做得好的摊主都转行不干了,市场也慢慢变了味道。
根据他的描述,官园花鸟市场的房租已从三年前一天一平米3元的租金,涨到一天一平米10元,上涨3倍多。市场内小店一般13平方米,这就意味着每天光租金便要百元。
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逐渐受到冲击,与北京的城市定位不符,也成为花鸟鱼虫市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原天坛公园总工程师徐志长回忆,十几年前,特别喜欢逛北京的花鸟鱼虫市场,几乎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近几年,却很少踏足,“热闹劲儿也不如以前了”。
据了解,2014年,北京市曾发布《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提出首都功能核心区(东城、西城)将禁止新建和扩建批发市场。此后,花鸟鱼虫市场逐渐被腾退疏解。
■ 链接
三环内已疏解的部分花鸟鱼虫市场
●官园花鸟鱼市场
搬迁时间:2009年12月
●陶然江亭观赏鱼花卉市场
关闭时间:2016年1月
●东华门夜市
关闭时间:2016年6月
●十里河鱼夜市
关闭时间:2016年7月
A04-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信娜 李玉坤 A04-0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