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准备此次发布会提前收集了1700个问题
王国庆
男,汉族,1952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9年5月至1972年5月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1975年8月任中央广播事业局英语组翻译;1976年8月至1978年4月留学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文学系;
1978年4月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历任翻译、驻美国首席记者、台长助理兼英语部主任、台长助理兼人事处处长、副台长等职务;
2000年11月到2013年6月,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其间曾任中共十八大新闻发言人。
2013年6月,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
“一场成功的发布会,信息量最重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说。
这是他第二次担任全国政协的大会发言人。
在去年全国政协的新闻发布会后,有记者问他给自己的“首秀”打多少分,他只给了60分。
“就像学生考试,事先做了那么多的准备,结果做题时卷子没做完,时间就到了。”王国庆说。
去年在为发布会做准备期间,王国庆和他的团队收集了来自各媒体及各部委相关部门的1400多个问题,并从中梳理出将近180个问题。今年,收集到的问题数量更多,达1700多个,而准备工作做到发布会前的最后一分钟。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王国庆说,如今最困扰他的,是怎么能在发布会有限的时间里,让信息量尽量饱和,让更多的记者觉得“不虚此行”。
今年第二次“登台”感觉更从容
新京报:听说你为了准备这次发布会,春节前就开始在委员驻地“封闭”,这段时间都做了些什么?
王国庆:其实不是“封闭”,而是密集接触媒体和各部委、相关部门。从春节前开始,我们邀请了几十家中外媒体记者开了四场座谈会,听听大家当下关注的热点和在两会上想提的问题。此外,还和各部委进行了座谈。
新京报:据说去年为准备发布会收集了1400多个问题?
王国庆:今年比去年还多,今年收集了1700多个问题。
新京报:这么多问题收集上来,怎么处理?
王国庆:这1700多个问题,当然有许多是重复的。我们的工作团队包括我在内9个人,把这1700多个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分析,从中找出关注的热点、角度。去年我们从1400多个问题中梳理出将近180个问题,今年也差不多。
新京报:准备了这么多问题,发布会上回答的问题有多少?
王国庆:发布会通常就60-70分钟,去年的发布会上共有17位记者提问,有个别记者提了2个问题,加起来也只回答了22个问题。这还是把“交传”改为“同传”的情况下,相当于增加了一半答问时间,但还是非常有限。
新京报:对于今年第二次登台,心情有何不同?
王国庆:更从容一点,因为去年已经有一次经验了,今年不算“轻车熟路”,也算是知道门路了,所以相对轻松一点。
发言人要有个性 但不能标新立异
新京报:发布会上,发言人的一些“金句”常常会被媒体捕捉,如何看待发言人的个性化表达?
王国庆:讲话风格也好,用语习惯也好,都没问题,都是为内容服务。我们在培训新闻发言人时特别强调,新闻发言人要有个性,但不能标新立异。
不能发言人讲完后,人家只把他的一句话记住了,但是把他想要传递的信息、政策等最根本的东西淹没了。结果第二天媒体上,都是他的那个“金句”。我认为,不只是记住“金句”,而是把你讲的内容都记住了,才算成功。
新京报:对去年你在发布会上的表现,家人觉得怎么样?
王国庆:家里人说我念稿子念太多了,老是看稿子。
新京报:你接受家人“批评”了吗?
王国庆:我说,这个我有不同意见。发布会上回答的提问,有些和我工作内容比较近,我可以比较放松,甚至多说一些;但有一些问题,如果有一个用词不当,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重要问题要慎之又慎,这个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做法,发言人遇到需要特别谨慎的问题,把卡片抽出来,“我给你念一遍”,再问,再给念一遍,不加自己的东西。
曾提交提案建议新闻发言人专职化
新京报:此前你在国新办任职期间,推动了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参与培训了很多发言人。如今,从培训发言人到自己做发言人,你觉得现在的新闻发布制度还有哪些需要改进?
王国庆:我认为当下影响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最大障碍就是发言人兼职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发言人都是兼职的。我前年提交了一个提案,就是有关发言人专职化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发言人制度或者说发言人工作水平要提高,要上台阶,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京报:兼职有哪些弊端?
王国庆:兼职发言人,就是说发言人还有很多其他工作,绝大多数情况下其他工作比发言人的工作还重要。不仅发言人兼职,下面工作人员也是兼职。而一场新闻发布从主题的确定、内容的安排、现场的组织、会后的评估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新京报:这些年,你一直在推动发言人“专职化”,难点在哪儿?
王国庆:首先思想认识要到位。在这方面,去年我感觉到特别“欢欣鼓舞”。去年,中办、国办连续发了好几个通知、意见,要规范新闻发布,提出了包括重大突发事件要24小时内回应,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等等。这些都是之前我们一直呼吁的东西,现在进入到中办、国办的文件里,非常好。
但认识提高后,新闻发言人“专职化”还面临编制、经费的问题,想要彻底要解决,用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
政府部门对媒体公众撒谎“不聪明”
新京报:随着新媒体,特别是微信公众号这种自媒体的兴起,一些社会事件不再只是大众媒体关注报道,很多普通公众也通过自媒体关注并发声,如何看待这种“全民发声”现象,政府该如何应对?
王国庆:首先,我们要有这种意识,部门也好,官员也好,遇到会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情,要马上启动,主动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主动。当然一定要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有时,事件发酵没到那个点儿上,可以蓄而不发,但到达一定程度了,就必须主动引导。
新京报:去年有地方政府瞒报灾害死亡人数,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你觉得,为什么到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对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还停留在这种水平,不仅回应不及时,还故意隐瞒,甚至撒谎?
王国庆:这些人不聪明。我说他们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他们不知道今天的信息传播方式、舆论形成方式都已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还以为只要“捂住”了,别人就不知道了,存在侥幸心理。
谁都会做错事儿,要承认、纠正,别再撒谎。你做错了事想掩盖再撒谎,一个错就成了两个错。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