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1:书评周刊·书情
下一篇

历史

2017年03月0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近代史上的苦难转型》

  作者:袁伟时等

  版本:现代出版社 2017年3月

  百年前的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破除旧的文学规范,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学面貌;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大学改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挥起文学革命大旗声援胡适;爱新觉罗溥仪再次登基,颁布了多条新政,意图恢复大清。百年前的历史风起云涌,民族命运与中国的社会大变革,远不只是1917年。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二千年一遇的社会大变革,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转型。但在晚清70年中国社会转型的困境中,我们为何如此之艰?民国30年,又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从晚清到民国,袁伟时和马勇等历史学家在这本文集中讲述了每一次关键转折点上的历史事件,由它们带动的社会变革,以他们的方式记录下了民族的苦难历程和艰难的努力,将读者重新带回到那段激荡历史的宏大现场。历史走到现在,它们仍是值得思考的重要历史遗产。

  《家国天下》

  作者:许纪霖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

  我是谁?我们是谁?家国何在?天下何在?近些年来,围绕“怎样爱国”和“何种爱国主义”的行动和讨论,时刻都在人们的视野之中而从未远离过。

  历史学者许纪霖回到历史长河中,历经十年完成《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探寻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转变。严格而言,古代中国人的所谓“中国认同”,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而只有文明的认同或者王朝的认同。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其出现不早于晚清。晚清时期,个人开始了从“家国天下”中抽离,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当国家强劲崛起时,又使得家与天下失去了对其的规约,国家权威至高无上。

  《家国天下》是许纪霖在思想史内的深耕之作,从中国历史上提出了个人、家、民族与国家的复杂关系演变,对读者而言,是拨开当下热闹的迷雾,而重新认识自身与民族和国家关系不多得的汉语学术著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