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揭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揭秘

《奇葩说》推第四季先导节目,制片人接受新京报专访,讲述节目运作内幕

《奇葩大会》,40000人里选60个奇葩

2017年03月07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克氏综合征”(被称为“双性人”)的患者暖暖。
在旅行中体验人生的赵宇晴。
40多岁在摇滚领域,仍保持纯净之心的臧鸿飞。
被马东评价为“身上有蔡康永的东西”的高嘉程。
高嘉程微博里充满了段子。
有些选手是节目组看到了视频资料,觉得有意思,正好又是老奇葩的朋友,就邀请过来,像如晶的三个好朋友,是节目组当时看如晶的辩论赛突然看到了这三个人,觉得挺有趣,就让他们来试试。
有些选手跟某位老奇葩私交很好,但是自己报名,老奇葩都不知道,陈铭的师妹就是自己报名来的。
也有老奇葩会推荐人选,比如大王推荐的刘铠瑞,正如当时肖骁推荐大王。

  作为《奇葩说》第四季的先导节目,网综《奇葩大会》已经播出了七期。马东、高晓松、蔡康永、何炅四人坐镇,选手包括“百亿估值”的CEO、40岁的摇滚老炮、21岁体验“恒河葬礼”的女孩、癌症作家、“克氏综合征”患者以及视障者……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感想,试图打破大众的“刻板想法”。

  这些“奇葩”们从何而来?筛选标准是什么?他们有怎样的故事?节目组有内定的选手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奇葩大会》制片人李楠楠,探寻一个个独特而鲜活的“奇葩”背后,节目组藏着的秘密。

  40000人筛三轮,能播出50人

  寻找选手

  《奇葩大会》的总制片人李楠楠透露,做了四季《奇葩说》,节目组不知道还能不能搜寻到足够的优秀选手,所以在筛选的过程里,很费力。

  这季选手主要来自三个渠道。

  渠道1

  第一个渠道是报名表,这一季共收获了四万多份报名表,导演组大概电话面试或者直接面试了3000多个“奇葩”。

  渠道2

  选角导演会在微博和微信这些社交平台上,联络一些在某个领域比较出名,或者是这个领域内大家公认的比较有意思的人。如果符合“奇葩”标准,也会邀请过来。

  渠道3

  节目组会邀请一些在辩论圈比较有名或者比赛的经历和视频很有意思的辩手。

  筛选方法

  选角导演先筛选报名表,报名表里有一些问题,需要报名者阐释答案和观点。“我们通过报名表看信息,看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

  经过筛选留下来的人,得到视频面试的机会。“我们让他去表述一道题,或者让他去表述一个见闻,讲一个故事,看看他整体状况怎么样。”

  每周四场的导演见面会,长达三个月。比如让选手模拟对抗,或者制造突发情况,看看他们的反应。

  这季报名的选手有四万多人,最后晋级参与《奇葩大会》录制的只有六十个。

  但即使能够进入录制,也不代表大功告成。“我们播出可能只播出50个,因为节目录制的时候选手状态不会完全可控,有的选手太过紧张兴奋,反而导致现场聊垮掉或者出现各种bug,就不得不把他筛掉。”

  ■ 焦点人物

  本届最大黑幕是咋回事?

  最有意思的是节目的选角导演高嘉程,因为羡慕肖骁能上节目,所以自己也想试试,就把自己变成了选手。李楠楠称,高嘉程在他们公司就是一个很出挑很鲜活很戏剧化的人,他是真的挺好玩儿,他的公众号里的文章,每每在用心骂人的时候都能觉得他骂出了一些我们根本意想不到的想法。他现在是我们的热场导演。

  高嘉程在自己的微博里写道“上场前的十分钟,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场内上一个选手获得一片掌声,我的耳朵完全听不到他在说什么。当我听到何老师念出‘本届最大黑幕’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想立刻叫车回家。我下场找到定位的地方站好,听到晓松老师笑着说:‘看把小伙子给紧张的,走路都一顺儿了。’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紧张,当时我的身体居然毫无意识。”

  而高嘉程在场上吐槽功力一流,比如他说:“范湉湉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我的朋友问我,湉湉姐私底下是不是也像台上这样嗨,我直接告诉他们,湉湉姐的开关已经坏死了。”网友爱死了他这一套,节目播出后,高嘉程的微信爆了。

  老奇葩会推荐新奇葩,但没有内定

  这季选手中,台上“老奇葩们”的朋友、队友或同学不少。比如自称“王的男人”,跟大王是多年好友的网红主播刘铠瑞,一上台就“揭短、爆黑料”的陈铭的师妹郭珺,还有和如晶一起留学和参加辩论赛的三个好友等。有网友猜测,这些新奇葩会不会因为跟老奇葩相熟相知,顺利通过节目筛选的概率更大?

  对此,李楠楠明确回应不会:“我们都是通过正常的选人路径来选人的。如果他真的很优秀符合节目标准,为什么要拒绝?如果真的拒绝了,也是另一种不公平。这就跟公司里面的员工,向公司推荐他们认为合适某个岗位的新员工是一样的道理。”

  但新奇葩能走到哪一步,还要看个人的发挥。“像陈勋亮是马薇薇的队友、是如晶的老师,但是他就没有进,因为感觉跟这个场子不太合适。节目本身的选人标准永远排在首位。”

  录制三天,日录二十人

  对于选手说什么、怎么说、说多久,节目组给了很大空间。李楠楠透露,虽然导演组会给一个选手的临场表达提出适当的建议,但是最终如何呈现,在选手自己。“我们能给到的建议基本是以下两种:一你这么说,可能有点枯燥,有没有一些例子和故事能够让它更容易被观众理解;二你这么说我们可能听不太懂,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地方再解释一下。不过如此。”

  不会过度干涉,只做最基础的内容把关,甚至选手上场,也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如果他开始说车轱辘话或者反复重复,马老师在现场可以打断他。”她告诉记者,《奇葩大会》录制三天,每天录二十个选手,最后剪成播出的节目。

  节目从早上十点钟录到晚上十点钟,所谓时间,都是心理节奏的把控。“不会有一个人上来说半个小时或者只说两分钟,差不多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左右合适。但节目组没有倒计时。最好的节奏,在自己心里。”

  不欢迎量身定制的表演型人格

  李楠楠告诉新京报记者,做了四季《奇葩说》以后,有不少粉丝事先设定了一个节目“会比较喜欢哪种类型选手”的刻板印象。呈现给导演组一个他自己理解的,为节目量身定制的表演型人格。这样的选手,无论是阐述观点还是吐槽,都没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成为浮于表面的表演。“我们最早见了很大一批这样的报名选手,整个导演组的面试体会,说实话,都不好。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人。所有的表达可以有修饰,但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渴望找到那些能够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有一些特别的体会和思考的年轻人。后来找了一些所谓“先锋青年”,也就是比较酷的一群年轻人。这样的人,也许看起来非主流,但是他们不纠结、有趣和有沉淀感。

  采写/新京报记者 凌晨 实习生 陈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