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代表委员议政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适的职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不管是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搬迁脱贫,关键是要让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拥有一技之长,掌握就业技能。职业教育是离农村贫困人口和底层打工族距离最近,最能直接提升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教育类型。在脱贫攻坚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以湖南省“一家一”助学工程为例,在国家的中职免除学费政策外,每个贫困学生每年拿到资助金2000元,并在毕业后实现稳定就业。年薪一般在3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然而,从全国范围看,当前职业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农村脱贫需求之间严重不匹配,优质的职教资源、就业机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贫困人口或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基础薄弱,规模较小,课程内容、实训设备陈旧,一些学校教的是早已被市场淘汰多年的职业技术,专业吸引力差,招生困难,未能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劳动力转移或就地就业的作用。而发达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未能面向贫困地区发挥帮扶作用。一线城市汇集了大批优质职教资源的城市,由于户籍制度和相应的招生限制政策,在一线城市中职、高职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到外省招生,导致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骤减,与外地院校合作办学处于停滞状态。
另外,相关管理部门以学历教育的思路管理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受到人事和财务等管理制度约束,开展自主培训项目困难,对贫困人口的培训潜力不能释放。培训资金来源分散,标准低,培训信息缺乏共享,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培训实效。
要让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真正大有作为,必须改革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提供职业教育的供给机制,把为贫困家庭的劳动力或潜在劳动力提供实用技能培养,作为扶贫的“底线”内容,为处于底层劳动岗位上巨量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提供无门槛和灵活便利的职业培训服务。
建议实施“职业教育脱贫国家工程”,整合教育部、人社部、扶贫办等名目众多的培训资金,针对地方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需要,把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的所有适龄学生和贫困劳动者。可以借鉴“内地西藏班”等经验,要求各地已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承担向贫困家庭开放的任务,盘活发达地区优质职教资源的存量,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开放。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学制灵活、内容多样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两类人才:一类是面向贫困地区生产生活需要的本土人才,如产业技师、社区卫生院的医生和护士、幼儿教师、文化活动站指导老师以及村干部等;另一类是面向城市流动的技能人才,采取就近、随时、零存整取等简单方便的教育与培训方式,把文化补习、技能训练和学历教育打通,实现职业教育的零门槛准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合适的职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路径。让所有贫困者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改变自己的命运,为自己也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