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封面报道

陈十一 政府投资建“双一流”大学应赞扬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陈十一,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2015年1月,接任朱清时成为南方科技大学第二任校长。新京报记者 沙璐 摄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在谈及建设“双一流”大学时表示,“双一流”是一个战略部署,是长期的事情,各地政府投资“双一流”应该支持和赞扬。任何时候把钱投到教育上,都非常值得。

  ★新闻内存

  “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自此成为了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又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战略规划。

  过去一年,为了支持“双一流”建设,各省份地区相继公布规划,准备投入巨资建设本地高校。与此同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高校为“双一流”抢挖人才等问题,持续引发关注。

  今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对“双一流”建设周期、遴选条件、遴选程序、支持方式、管理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明确。按照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并建立建设高校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

  声音

  对于学生来说,我希望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先学好知识,再建设国家。不过,学生中也有一些奇才,我们鼓励个性发展,鼓励敢闯敢试。比如学校有个同学办了一家网上订餐外卖公司,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去年写报告希望延长休学,已经被批准。不过,仍然希望他以后能够回来继续完成学业。——陈十一

  任何时候把钱投到教育上都非常值得

  记者:“双一流”实施办法已经印发,你如何看待高校“双一流”建设,它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陈十一:“双一流”是党和国家支持教育发展的一项要求,希望把中国教育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提到更高,对于高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要讨论的就是,如何把大学建设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在我心中,“双一流”的定位非常清晰。首先是服务谁,即学术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能否与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建设需求结合。“双一流”的基本标准,应该是培养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吸引全世界顶级人才来中国,南科大希望建设成为“双一流”大学。

  记者:如何看待之前我国实行的“985”“211”工程?

  陈十一:“985”“211”工程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的科研实力、人才培养越来越好。现在清华、北大等很多好的学校都可以吸引国际顶级人才回来,因为我们的条件不比国外差,这也说明了“985”“211”工程对中国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推动是巨大的。

  记者: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陈十一:办好一所大学有各方面因素,但一个公开的秘诀,就是教师队伍质量。数量很重要,但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尤其在建“双一流”过程中。现在南科大教师团队在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崭露头角。

  南科大在学习北大、清华等优秀高校的同时,还要形成自己的优点、特点。南科大建立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更加具有潜力,我们与香港、澳门的多所大学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我们有可能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学。

  记者:为了建设“双一流”,各省纷纷投入巨资建设当地高校,你怎么看?

  陈十一:这是好事情。“双一流”是一个战略部署,是长期的事情,各地政府投资“双一流”应该支持和赞扬。任何时候把钱投到教育上,都非常值得。

  南科大靠“事业、待遇和理念”来吸引人才

  记者:有媒体报道“双一流”建设引发一些高校争抢人才,教育部也印发通知明确表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你怎么看,南科大是如何做的?

  陈十一: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教育部发通知引导人才有序流动,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也会严格遵守,因为不能搅乱中央对中西部、东北部发展的战略部署。

  目前,南科大不太存在这个问题,90%以上的人才具有海外工作经验,以后会更加面向全世界吸引人才。

  记者:南科大是如何吸引人才的,给出哪些好的条件?

  陈十一:现在很多国际顶级人才、华人以及非华人来中国做教授、创业,已经是一个大趋势。对于南科大来说,留人主要有三个方面:事业、待遇和理念。作为一所新兴大学,很多人听了学校的理想和发展理念后,心潮澎湃,他们认为来南科大是创造历史,希望留下自己的贡献。

  学生休学创业仍希望以后能完成学业

  记者:有人认为唯论文评价阻碍了中国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一些研究成果也与市场脱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十一:唯论文不是一个好的办法,但是做科学,论文是必须的。我们创新、与学术界交流是通过论文表达。论文也有不同的等级,比如NATURE、SCIENCE,最顶级的、最创新的论文都在上面发表。论文是描述一个人学术水平的重要的度量。

  但唯论文并不合适,比如有人发一堆论文,但不是精品,质量不高,也没什么用处,这种情况不应该提倡。

  南科大希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要成为科学家,就要发论文,但发论文要想到,如何把研究的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很多教授、科学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做好平衡,写出好的论文,把论文服务于社会。

  对于学生来说,不同阶段情况不同。大学生主要是学习,去实验室找做研究的感觉。博士生则需要发论文,对绝大多数博士生来说,应该集中精力做好这件事情。人要有有限目标,念博士时与导师一起把研究工作做好,不能研究没做好就想到应用。

  记者:国家鼓励高校教师转化科研成果,学生也可以休学创业,南科大在这方面如何规定的?

  陈十一:南科大可以说是一个先行者,可能是中国大学中最早允许教授一周里可以有一天到校外从事科技转化工作,向学校报告得到批准就行。这个措施目前已经实行了两年。在这样的政策下,学校成立了近20家的企业,吸引社会投资达到数亿。

  对于学生来说,我希望他们能够集中精力先学好知识,再建设国家。不过,学生中也有一些奇才,我们鼓励个性发展,鼓励敢闯敢试。

  比如学校有个同学办了一家网上订餐外卖公司,已经开了几家连锁店。去年写报告希望延长休学,已经被批准。不过,仍然希望他以后能够回来继续完成学业。

  记者:科研成果转化情况越来越好,是否会鼓励所有教授参与其中?

  陈十一:南科大鼓励教授思考转化科研成果,但这不表明每个教授都去做。也有的教授喜欢做研究,一头扎到重大科研问题,一做就是十年二十年。我认为,南科大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提供好条件,满足这些教授一生的追求。我们提倡企业家精神,但也尊重教授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沙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