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封面报道
上一篇

冯玉萍 “一带一路”更要承载文化

2017年03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冯玉萍,全国人大代表,评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曾三次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全国人大代表、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表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承载的不只是经济项目,还有文化项目、人文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也是中央多次强调。我想,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体现在向世界输出更多的优秀的文化作品。

  将《复活》改为歌剧中外从未有过

  新京报:听其他代表说,你要演歌剧?准备改编托尔斯泰名著《复活》?

  冯玉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做这个项目,将托尔斯泰名著《复活》改编为歌剧。7号,我在会上发言时谈到了这个项目。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对这个项目也很关注,我汇报了这个项目的进展情况。

  新京报:当时怎么有了这个想法,改编托尔斯泰的名著?

  冯玉萍:据我了解,将托尔斯泰名著《复活》改编为歌剧,这之前无论中外从未有过。这个项目是从2014年开始启动的,2015年10月份完成了剧本创作。我们的想法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承载的不只是经济项目,还有文化项目、人文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也是中央多次强调。我想,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应该体现在向世界输出更多的优秀的文化作品。

  新京报:进展如何?

  冯玉萍:我们申请了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主创团队是由中俄双方共同组成的,都是国际一流人才。现在作曲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排练,准备跟辽宁歌剧院合作。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一定打造出精品。

  中国的文化自信应体现在向世界输出

  新京报:一名评剧艺术家,为何突然“转行”演歌剧?

  冯玉萍:我觉得,人生应该有梦想,要敢于做梦,如果连做梦都不敢,那么梦想就永远不可能变成现实。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不重复自己,勇于面对挑战。我觉得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这辈子光看这个东西好不行,得尝到这个东西的味道,它好在哪里。

  新京报:有把握跨界成功吗?

  冯玉萍: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向歌剧学习。我年少时也拜师学习过美声。接下来,我会向优秀的歌剧演员取经,我相信我能超越自己,演好歌剧《复活》玛丝洛娃这个角色。

  我还有一个想法,把我们的另一部评剧作品《孝庄长歌》,跟歌剧《复活》一起推向国际舞台,两部剧同步走。《孝庄长歌》展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孝庄长歌》跟歌剧《复活》组合,就体现了十二个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这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做好评剧的文化传承,让评剧艺术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

  新京报:现在一些青少年不喜欢传统戏曲,对此你怎么看?

  冯玉萍:我认为,这么多年,我们戏曲界在培养观众、引领观众上一直在探索,有些工作还有待于完善,我们应该更善于向市场要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我指的不是赚钱,而是如何让更多的观众接受戏曲、喜欢戏曲。

  我有时候也很着急,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做法?可是,培养观众、引领观众欲速则不达,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从下一代抓起。

  我有时候也很着急,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做法?可是,培养观众、引领观众欲速则不达,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我觉得,当前最重要的是从下一代抓起。——冯玉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