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封面报道

江泽慧 履职20年 我没有遗憾

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江泽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摄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昨日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从1998年履职政协委员至今的20年间,她长期关注荒漠化、森林、湿地等问题,提出很多提案。

  ★新闻内存

  当了11年中国林科院院长

  江泽慧生于1938年,1960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之后一直在安徽农学院任教,1991年52岁时任安徽农学院副院长。1993年2月起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担任4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后,江泽慧于1996年出任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科院院长。

  中国林科院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江泽慧担任了11年中国林科院院长职务,直到2007年卸任。

  声音

  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关键是要注重林水结合。一方面,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类湿地是“城市之肾”,因此,我们提出“林网化与水网化相结合、城乡一体建设城市森林”。就像一个人,没有了肾和肺,就没法存活。——江泽慧

  20年履职经历“没有遗憾”

  新京报:今年是你履职政协委员的第20年,未来是否继续履职?

  江泽慧:这是我作为本届政协委员最后一年履职了,都20年了。今后我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了,要回去做老本行,研究林业。

  新京报:还记得第一次履职的情景吗?

  江泽慧:1998年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成立,我当年就来政协工作了,那是我第一年履职政协委员。当时,我不在农业界别,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跟众多科技知识分子在一起,做了很多调研。

  新京报:20年间提交了哪些提案?

  江泽慧:我提了很多提案,比如,有关荒漠化、森林、湿地等,每年都有两个提案,但记不清具体提案数量了。在20年当中,我进行了两次大会发言,第十届和第十一届进行了大会发言。其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我的发言是关于湿地保护的,现在国家都很重视。

  新京报:为了这个发言,你做了哪些调研?

  江泽慧:我们曾深入贵州、广西、云南等地调研,每次都去好几个省,奔波几千公里。

  新京报:年纪大了,还去实地调研,是否觉得很辛苦?

  江泽慧:我每次都带团去调研,比如,去广西调研时我感受很深,去苗寨、村寨、瑶族自治州等最贫困的地方。我当时在林科院当院长,就带他们去靠近越南的地方,友谊关附近,有一个沙漠化造林的现场示范地。后来我们呼吁此事,中央也有批示,之后这个项目做得很好。还有,我们进行了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的林业血防的调研工作,这些中央都批示了,确实是有好处的。

  新京报:20年履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江泽慧: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体会很深,这一制度将政协委员紧密团结在一起。

  新京报:20年的履职经历有遗憾吗?

  江泽慧:没有遗憾。

  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不能侵占农田

  新京报:今年提案是什么?

  江泽慧: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加快森林城市建设、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十三五规划中政府倡导发展森林城市,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目前,很多城市提出了“森林城市”建设规划。按照此前规划,到2030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5%,到2050年才能达到75%。而西方国家现在是80%,因此,我们还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

  但是,我们的理念已经发生重大改变,城镇建设不仅是水泥森林的模式,必须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现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森林城市群正在建设中。在城市之间着力打造成片的森林、湿地,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

  新京报:为何关注森林城市?

  江泽慧:这是我自己的专业,我比较早接触欧洲等城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森林城市,目前还有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提法。有关海绵城市,就是说目前国内的城市,往往下一场暴雨,整个城市就淹掉了,因此,有人提出海绵城市,要吸水。

  新京报:现在很多地方申报森林城市,为达到森林覆盖率,出现摊派指标、侵占农田等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江泽慧:申报森林城市需要提前做规划,必须按照规划来,按照规划是不会侵占农田的。同时,我们有专门监督人员。如果不符合指标体系,是不行的。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不能侵占农田,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能碰。当然,生态红线也不能碰。

  新京报:你对森林城市建设有何建议?

  江泽慧: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关键是要注重林水结合。一方面,森林是“城市之肺”,而河流、湖泊等各类湿地是“城市之肾”,因此,我们提出了“林网化与水网化相结合、城乡一体建设城市森林”。这两个功能没有的话,是不行的。就像一个人,没有了肾和肺,就没法存活。

  绿化不能只北京好,周边不好也不行

  新京报:目前的森林城市建设进展如何?

  江泽慧:全国已有23个省区的170多个城市在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其中建设成效显著的118个城市已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目前北京、上海还不是“森林城市”,但我们帮它们做过规划了。

  新京报:北京为何没达标?

  江泽慧:事实上,北京绿化的力度很大。但由于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些地方还没来得及申请,程序还有些复杂。因此,不能只有北京好,周边不好也不行。

  新京报:北京距离森林城市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江泽慧:整体而言,北京还是不错的。其实,不一定非要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多少,才算森林城市。

  新京报:北京的森林覆盖率有多高?

  江泽慧:北京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森林覆盖率超过40%,林木覆盖率接近60%。但是,森林与林木不同,林木包括果木、乔灌木、草地等。目前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不太平衡,福建的森林覆盖率是全国第一,超过60%。

  新京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你有何建议?

  江泽慧:十几年前我来参加两会时,通常会刮沙尘暴,昏天黑地刮得一塌糊涂。但是,中央对生态重视,一年年上生态工程,沙漠源种树植被,目前成效显著。比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就是从源头抓起,沿着北京、天津、山西、河北一直到内蒙古,涉及5个省份。

  破坏了自然资源,要问责地方领导

  新京报:在你看来,地方政府在生态建设上跟以前比起来有哪些改变?

  江泽慧:现在非常好。目前地方政府对生态、林业很重视,对于城市森林的作用和认识也比较深。我们还专门计算它的价值。

  新京报:计算什么价值?

  江泽慧: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从2004年开始,我就开始专门计算林业资源的价值,绿色GDP。人们总在说绿色GDP,到底怎么做呢?国际上还没有统一标准和模式,我们请了很多经济学家一起做核算,把方法定下来。我们去国内外考察,一起考察后,组织团队进行核算。核算之后,发现它是有生态价值的。之前国际上没有生态价值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后来,我们又对如何防风固沙、海洋资源等定了指标体系。

  新京报:如何保护林业资源的生态价值?

  江泽慧:需要问责制。比如,如果地方领导破坏了自然资源遗产,就破坏了它的生态价值,这就需要问责。

  新京报:除了这些,你们还做了哪些工作?

  江泽慧:我们现在做的是生态文化价值。这个难度更大,正在组织团队做。

  新京报:生态文化如何做?

  江泽慧:2008年中央批准成立了生态协会,我们协会组织团队研究,包括生态文明的主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体系、什么叫生态文化等,包含哲学、道德、伦理等诸多内涵。

  新京报记者 金彧 李丹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